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门防台:多争取了3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05:01  浙江日报

  本报三门5月11日电 (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俞骆波) 当了三门县健跳镇的气象协理员后,原本担任农办主任的何邦伟每次上网、看电视或报纸,都会不自觉地关注气象动态信息和气象常识,还有各种地理知识。对他来说,气象协理员不仅仅是担负了一份工作,更是维系着全镇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健跳镇的每个村,都有一名气象信息员和他随时保持联系。一旦灾害性天气来临,他们将迅速通过村里的广播发布预警信息,并组织村民对山塘水库进行巡查、对低洼地实施排涝。目前,三门县共有670名信息员。他们将天气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

  “在农村,将气象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每个需要的人,是件很困难的事”,何邦伟告诉记者,在城市里,电视、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已经十分普及,但在人口居住分散的偏远山区,广播仍然是传播台风信息的主要手段,这种单向不定时的传播手法很容易造成疏漏。

  同时,尽管三门县在各乡镇建起了应急信息发布终端,自动接收气象部门通过无线网络发布的各种天气信息,并通过普通话和方言及时发出预警。但对于农民来说,村干部面对面的解释更具说服力。但乡镇和村里缺乏气象工作联系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存在“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以往,气象灾害来临前,气象部门通知到乡镇,再由乡镇通知村干部,然后进行宣传、预警甚至撤离。现在,三门县农村已经形成由乡镇协理员、村信息员组成的防灾组织网络,信息到达村民手上的时间大大缩减,能比以前快3至6个小时。“对于台风这样的灾害天气,一两分钟就意味着数条人命、上万的财产。因此,多争取3个小时,对农民来说意味着更多的生命和财产能够得到保障。”

  健跳镇的西瓜种植大户们,就经历过这样的惊险场景。去年夏天,何邦伟突然接到一条“夜里下暴雨”的紧急通知,他除了通知“注意出行”外,还立刻通知水库管理员开闸放水,事后证明,他的通知及时地挽救了镇上30多户西瓜种植户800多亩西瓜地。

  除了拥有专业气象知识,这项工作更需要协理员和信息员有足够的耐心。由于农村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困难,存在“盲点”,挨家挨户的“地毯式”传播往往最保险。高枧乡双娄村气象信息员郑尚勇告诉记者,有时候走一圈村子,要花好几个小时。而台风来临前,他们的工作量将成倍增加。

  “十次防台九次空”!在三门县,台风是很常见的,老是喊“狼来了”,当“狼真的来了”,农民的撤离工作就异常艰难。“这时候,挨家挨户通知撤离已经不管用了,气象员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巡查,每两个小时巡查一次,直到所有村民安全撤离为止,”何宏伟说,“健跳镇需转移人数有上万,这样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自三门县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立以来,台风、强雷暴、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尽管频繁发生,但损失却少了,灾情统计更快了,数据更准确了。此外,他们还担负着灾后恢复生产的专业指导工作,为农民减少了更多隐性的财产损失。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