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导演贾樟柯:传递自己的感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02:29  第一财经日报

  香雪海

  贾樟柯在6岁时,遭遇了他人生中第一场记忆深刻的唐山大地震。那时还是靠国家粮食补给,拿到手的粮食有粗细之分。有个邻居在地震后天天吃细粮,惹得街坊四邻嘲笑,却让他模糊感觉到了些许人性的微妙。

  到了38岁,贾樟柯遭遇了他生命中第二场大地震。去年的“5·12”汶川地震,让他的生活也如同遭遇了场地震,而他内心的余震却至今都未了。

  在戛纳的不安

  去年地震发生时,贾樟柯正准备前往戛纳参加电影节。当他得知震中是四川时,很是焦急。因为拍摄电影《二十四城记》,他在四川待了一年采访工人。电影内外的很多人都来自成都。

  联系上在成都的朋友时,他已经在戛纳了,没有伤亡的情况让他长舒一口气。随后,他发现,因为《二十四城记》是一部在四川拍摄的电影,所有人把关于地震的关注都转移到了这部电影和他身上。其实,他对于地震的了解,也不过是来自法国当地的报纸。

  在贾樟柯即将走红地毯的前一晚,他接到一些国内记者的电话,以不容商量的口吻要求他,明天带领剧组,穿着丧服,手捧白烛,走过红地毯。

  贾樟柯在电话里与他们吵了起来,他觉得这种方式并不恰当,表演性质太浓了。而对方见他不同意,不由分说给他扣上了一顶“不爱国”的帽子。

  这件事让贾樟柯惴惴不安,他觉得真的得做点什么。于是,在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请求所有到场的媒体及电影相关人士,为遇难者默哀1分钟。

  这在戛纳电影节历史上应属首次。

  这种方式,贾樟柯比较能接受。他认为面对灾难,应采取不夸张的态度,不要以受害者的形象出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什么灾难没见过?

  而很快,又发生了另一件让他错愕的事情。一国内来的记者提问评审团:“四川地震了,唯一一部竞赛片《二十四城记》是在四川拍的,你们会不会特别照顾这部电影?”

  贾樟柯开始反思,面对灾难,似乎存在着文化判断的问题。

  然而,更大的震动在后面。

  义演:贾式表达

  一回国,贾樟柯就接到无数请他去灾区拍纪录片的邀请。

  还有大量的公益广告也找到他,类似十大导演拍灾区这样的活动搞得风风火火。打电话给他,同样是一副不容拒绝的态度,“你拍不拍?不拍就是不爱国。”

  “那些都是空洞的煽情,让人们反复沉浸在哀悼中。而没有更深层次的表达。这些是无用的,永远不面对问题,牺牲的生命换来的只是无价值的眼泪。”

  贾樟柯一向是自由的,10年6部电影,每一部都是他表达自由的声音。他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做出了行动。他在五个城市举行了电影《二十四城记》的义演。

  在北京的放映,安排在他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放映片子的消息是从网上发布的,但是来捧场的人还是坐满了整个礼堂。

  贾樟柯的“御用”女主角赵涛,坐在售票处,和志愿者一起为买票的人一遍一遍阐述他们活动的目的。

  票价15元,但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多掏一些。因为这些钱最终将全部捐给灾区。

  电影开演前,贾樟柯上台说了几句话,“在四川和中国很多地方一样,都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但电影里的人一直在困境中默默生存。地震之后我们聚在这里看这部片子,希望大家能更加理解那些遭受灾难的四川人。”

  台下一直很沉默,直到电影散场。《二十四城记》是部悲伤的电影,一些观众们匆匆散去,不愿被人看到红肿的眼睛。

  义演最后一场选在成都,在420厂(成都发动机集团)的原厂址露天放映。电影吸引来了几百个工人,很多人就这么站着看完。那场结束后贾樟柯清点票款,发现都是皱皱巴巴的一元两元。他知道这些工人已经尽力了,要知道他们大部分都要靠低保为生。

  贾樟柯把义演所得的十几万全部捐献,除此之外,他捐献的还有为义演奔波的10天时间以及他的真诚。

  其实义演是违规动作,因为《二十四城记》尚未发行,提前放映会影响发行。但贾樟柯想来想去,这是他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做的最好的表达。

  “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人捐钱,有人飞过去做义工。我的表达是如此,这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交代,比直接捐钱更让我心里踏实。”

  寻求反思

  在地震发生一个月后,贾樟柯去了灾区。他去的时间很短,只是跟个朋友在彭州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之所以去彭州,是因为他在戛纳时,看到当地报纸上登的一组照片。彭州有个百年历史的教堂,地震当时,一对新婚夫妇正在那里拍摄婚纱照。

  在彭州,贾樟柯印象最深的是,朋友给他指着白花花半米高的一片废墟,告诉他,这里曾经是个几万人的镇子。

  贾樟柯闭眼就能想到这些家庭曾经有着怎样的生活与艰辛。这曾是他电影中的主题,他最熟练展现的千千万万普通中国老百姓的人生百态。

  而如今,他却想不到该怎么去把这些记录下来。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发生了一次余震。

  对于地震之后的一系列做与不做的争论,让贾樟柯感到了困惑。“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强迫别人用一种上纲上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且总喜欢站在道德高端,谁有不从就讨伐?”

  贾樟柯发现,地震似面镜子,折射出诸多问题。他有许多朋友,与他一样有着困惑。他希望能通过解开这些困惑,找到此次地震带给人们的文化反思。

  他于是有了个想法:做一个哲学通信的游戏,把自己对于地震的想法写给一个朋友,然后他把他的想法写给别人,就这么传递下去。

  CBN摄影记者/高育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