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观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00:15  21世纪经济报道

   《商业周刊》(5月10日)

   为何俄罗斯生产力低下?

   当前,在工业国家里俄罗斯企业的生产力仍然处于最低水平,不过,经济的衰退却给俄罗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剂催化剂。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里俄罗斯经济的表现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不过,随着现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以及工业产出的大幅收缩,俄罗斯经济更加深层次的一个问题却逐渐浮出水面。尽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市场改革,俄罗斯的劳动生产力,一个衡量整体经济效率的指标,却仍然处于工业国家的最低水平。

   根据俄罗斯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俄罗斯的平均劳动生产力仅为美国的17%,不过,其提高的空间仍然很大。这样的研究结果和麦肯锡的结果基本一致。根据后者的调查,俄罗斯的生产力为美国的26%。另一方面,如果把俄罗斯的生产力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依旧处于较低水平。2007年,世界银行预计俄罗斯工人平均每年收入为7000美元左右。这比印度低20%左右,比中国低40%左右。

   为什么俄罗斯的生产力如此低?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反问一句“为什么俄罗斯的生产力就应该高”。从历史来看,在过去20年里,俄罗斯少有成立大型企业,其科技水平也相对落后。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商业运营当中缺乏效率。

   《纽约时报》 (5月10日)

   平衡乐观情绪

   要重建美国公众对经济的信心,需要好的政策、好的执行力,以及部分好运气。不过,要同时具备这几个因素却不是一件易事。现在,奥巴马就在试着同时具备这几个因素。

   然而,随着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的主要银行已经脱离最危险的境地,以及失业率的上升开始放缓,要确保信心的顺利恢复,还需要把乐观的情绪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如今,奥巴马既不愿意看到公众的失望,也不愿意看到过分的乐观。不要忘了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悖论。那就是,过分的乐观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而经济的复苏却正需要更多的信心和乐观。

   因此,奥巴马在用词上的小心翼翼就完全可以理解。对于经济形势出现的回暖迹象,奥巴马政府认为这是“微小的希望”,并且再三强调,美国经济的复苏将会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这不是数月的问题,而是数年的问题。

   自从经济滑坡开始以来,恐慌就一直是经济的问题之一,而且,奥巴马政府一直在尽其所能避免悲观情绪的升级。最近几周以来,各种迹象显示,美国经济的最坏时期正在结束,而且,美联储的正面肯定也进一步证实了这样的发展趋势。美联储预计,到今年年底,美国经济会重新开始增长。

   《商业周刊》 (5月10日)

   中国和印度的商学院商机

   当新兴经济体在逐步崛起之时,也意味着这里的商业精英培训市场正在逐步壮大。随着经济力量正在迅速地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全球商学院领域的格局也会随之变化。

   到2025年,中国似乎已经注定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到时候,印度也将位列前三的位置。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度的企业也将完成一次大跃进,全球500家大型企业中将会有超过100家来自中印两国。那么,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企业领袖将会来自何处?中国和印度当前商学院的水平能够跟上未来的需求吗?或者说,这些未来的商界精英还是主要由哈佛、斯坦佛的商学院培养?

   现在,中国和印度的商学院在全球顶尖100家MBA项目中仅各自占到一个名额,而美国则有56所学院榜上有名。可以说,如今商学院领域完全由西方主导,尤其是美国。不过,随着经济力量的转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印度的商学院进入顶尖学府的阵营。

   《金融时报》(5月10日)

   世界经济还在呼吸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看,全球经济的末日肯定不会到来。世界经济还是呼吸。

   当前,投资者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政府的政策也渐渐令舆论情绪趋于稳定。乐观情绪正在四处洋溢,久违的自信让市场从低谷中复苏。尽管石油价格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上扬的势头已经出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新购买银行股票。

   必须要承认,各国政府的政策还是起到了作用。与上个世纪的大萧条时期相比,政府还是有所作为。尽管这些政策并不能说是完全正确且积极的,但是至少各国政府对当前的情势还是有充分的认知。

   最近美国政府针对19家大型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就是一系列抵抗经济危机的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市场的不确定性。美国财长盖特纳认为,要挽救金融市场的前提就是让市场停止不规范的操作,因此,需要为整个业界带来更多的透明性,逐步减少金融机构对政府援助的依赖。就目前来看,市场积极的反应有理由让盖特纳满意。尽管经济的情况并未出现明显好转,但是至少金融市场没有发生瘫痪的状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