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瓶颈待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09:48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杜悦英按照《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工作进度要求,6月份,《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政策》将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将进入提速期。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面临的三个瓶颈是:技术、市场、配套设施。”5月8日,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电动汽车产业化研讨暨第二届会员代表会议”中,该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全世说,在已进行的新能源汽车小规模试点运行中,暴露出电池技术的一些问题,虽然他未具体透露车辆行驶的故障内容,但他表示,对于大规模商业化而言,电池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成熟完善。另有不愿具名的技术专家称,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在电池电力驱动系统效率、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快速充电材料、大规模生产工艺设计、电池使用寿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与国外仍有差距,部分关键零部件技术未获突破,仍然依赖进口,成本控制待加强。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电动汽车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玉涛则建议,成立产业联盟,联合进行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及产业化。

  技术成熟与成本控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两个难点,也是国家出台扶持政策的出发点。陈全世认为,政策扶持方面,现已出台的在100亿元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十城千辆”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购买给予补贴等政策自下而上启动市场,路径准确鲜明,对于该产业是重大利好,但关键还要看能否最终落实。他表示,《规划》提出的“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的产能”实现较有把握,但这一产能到时能否完全开足则要看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则要看消费者的认可程度,能否实现目前难下定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频出,除了各大主流车企将之视作必争的新领地,纷纷发布各自的新能源汽车量产与研发计划外,一批新秀也“虎视眈眈”。锦州万得集团电动汽车公司副总经理王笑戈介绍说,此前从未有过任何造车经验的他们,看好这一波新的“造车潮”,其2人座电动车已于3月份下线,其远景规划则是打造年产百万辆的电动车产业基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