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煤企攻克地方电厂 煤电协调仍陷两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9日 16:16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周丽敏

   “近期,我们正准备协调煤电之争事宜,但对于协调价格的幅度我不能透露,的确很难协调。”5月6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能源电力处一位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说。煤电“顶牛”已近半年,却仍毫无松动迹象,这让主管价格协调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陷入了两难境地。

  对于这则消息,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表现出了相反的态度。一方极其排斥,一方则翘首以盼。

  在经济危机依然肆虐的4月份,国内煤炭企业却“逆势飞扬”,生产销售一片红火景象。

  煤炭企业“逆势飞扬”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以下简称同煤集团)是我国生产电煤为主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进入4月份以后,同煤集团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大规模的进入检修阶段。“这很出乎我们意料,往年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在检修设备,但现在订单很多,我们不得不继续生产,今年4月和5月的产量比往年同期相比都要多。”同煤集团销售部部长筠东方兴奋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与此同时,中国神华集团位于准格尔的几个矿区也出现了同类景象,“现在生产很稳健,5月的产量与旺季(2008年12月)时不差多少。”一位刚从准格尔回京的神华员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说。河南永煤集团的生产与销售也出现了大幅攀升。

  煤炭企业何以如此红火?

   “一方面是受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刺激,另一方面是,我们这些煤炭企业早已“攻克”了地方的发电企业。”筠东方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2月份,煤电之争初显端倪之时,同煤集团由老总带队率领副总级别高层奔赴南方,拜访了粤电、浙电等大型地方发电企业。

  “拜访”的效果卓有成效。

  “离开5大发电企业我们照样能活,五大发电企业的用煤量能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筠东方对记者介绍说,同煤集团电煤的产量占到了总产量的80%,现在他们已经将70%全部签给了地方的发电企业,比如粤电和浙电,而10%则给了煤炭中间商。

  “目前,我们卖给粤电和浙电等5000大卡热量的电煤是550元一吨。”筠东方告诉记者。

  然而,以五大发电企业形成的同盟则认为,5000大卡的电煤价格应该在450/吨左右,由此双方的期望价格前后差距了整整100元。

  另一方面,4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国家安监总局联合下达《通知》,要求在全国展开为时约一年半的小煤矿瓦斯专项治理,对象为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下小煤矿。分析人士认为,全国性的小煤矿治理,将影响小煤矿的复产,“小煤矿的瓦斯治理至少要3~5个月的时间,整治可能会推动煤炭价格上涨,但是最关键还是要看下游煤炭需求。”中国煤炭市场网专家李朝林表示。

  受此消息及国家调低煤炭行业项目资本金等消息的刺激,5月4日,煤炭股平均涨幅高达8.31%,位居各行业之首。

  其中大同煤业安泰集团开滦股份均录得涨停。

  发改委仍难协调

  此前,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将初步计划电煤重点合同价格上涨4%,煤炭企业对此并不认同。

  “这本身就是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不和5大发电企业签合同,国家就要干预我们煤炭价格吗?”同煤集团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副总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神华董秘黄清也对记者表示,“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任何部门、机构和单位不得干预企业自主签订合同。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如果当经济运行中出现小小的问题,就呼唤政府出面协调,那就是不相信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自己能够解决问题。”

  相比于煤炭企业的态度,发电企业却更希望发改委尽快介入此事。

  大唐发电集团总经理翟若愚日前就曾表示,煤电顶牛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如果电企嫌煤炭贵而不订,铁路的运力就会失去。一旦运力没有了,价格再便宜,买了煤也运不出来,这对电企压力非常大。”

  电力专家言茂松同样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煤炭市场状况即使出现低迷,煤炭企业也可以通过“限产”和调节销售数量来调节煤炭供求关系。而电力企业承担“保电责任”,在博弈中仍然略处下风,所以更希望政府干预。

  事实上,2009年4月份,发改委曾深入发电和煤矿企业进行调研,有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双方企业意见分歧太大,发改委一直处于两难境地。

  据知情人透露,国家发改委对于协调方案的制定正在商议之中。

  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以发电企业人士的身份致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能源电力处询问,相关负责人肯定的表示,正准备协调,具体方案正在商议中,不久将公布。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