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新数据现三大矛盾宏观经济回暖存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9日 05:5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刘琳 江旋

  中国经济是否回暖,回暖的质量如何,似乎通过分析官方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国家统计局和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最新宏观数据之间存在三大矛盾,“看不懂”是不少市场分析人士对这些数据经常使用的评价,这使得上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的“回暖”迹象蒙上阴影。

   其中,用电量与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的矛盾、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官方PMI和里昂证券公布的机构PMI之间的矛盾、进出口大幅下滑与工业增加值回升和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之间的矛盾,尤其令人困惑。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上述指标的矛盾态势?这些因素又将对初显抬头之势的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什么影响?

  工业增加值向上 用电量向下

    经济数据“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在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的对比中尤为明显。进入今年以来,用电量连续数月同比大幅下滑。1~2月,我国用电量同比下降5.22%,3月后虽然降幅缩至4.02%,但仍然延续了负增长的态势。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连续数月的工业增加值持续上升。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3.1%,而2月份的单月增值则高达11%。3月份该数据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也保持了8.3%的同比增幅。

  产业结构调整因素

   事实上,官方已经开始关注数据间的矛盾。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正确看待用电量负增长与经济正增长》。

   文章指出,生产结构变化是我国经济与用电量涨落趋势相反的主因。多年以来,我国重化原材料行业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而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经济下滑,也是重工业首当其冲。“随着高耗能产业的调整,电力需求明显减少,发电能力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张立群表示,“而经济增长则更多地依靠耗能较低的轻工业,以及各类服务业支持,这就出现了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高,回落幅度较小;而发电量(用电量)增长水平则相对较低,增幅下降较大。”

   这一认知是否能够充分解释工业生产数据与用电量数据之间的反向变动呢?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经济增长仍然要更多依靠重工业,钢筋水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还是很大的。”

   据鲁政委测算,截至2008年末,工业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大约占50%,其中重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约占70%。粗算下来,重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大约有35%。

  统计样本多为大型企业

   那么还有哪些更具说服力的因素,造成了两类数据的反差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本报记者分析:“要从工业增加值和用电量两方面说。从统计范围上讲,工业增加值可能有所高估。由于这一数据的统计对象都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因此真正受经济下滑冲击最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可能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

   从用电量角度,则可以发现这一数据反映了企业层面对前期市场预期过高的调整。“3月份用电量和发电量数据反映,从下半月开始,企业开工率出现回落。”刘元春表示,“由于财政刺激政策和去库存化的影响,今年1~2月企业对市场预期有所提升。但随后马上发现需求面缺乏支撑,因此企业开工率反降自然会体现在电量数据上。”

  进出口持续疲软 工业和消费持续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如此迅速,我怎么没有感觉到暖意?”东莞一位张姓玩具厂工人在看了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后,很是困惑地对记者说。在他看来,由于时刻面临工厂减产的压力,自己今年反倒不敢花钱买东西了,厂里的玩具销售也大不如前。

   令人感到困惑的还有一季度初级产品的进口额和工业增加值。专家在解释这一系列矛盾时也指出,短期内二者并不会直接吻合,但是从长期来看,很可能出现“香蕉球效应”,即短期的回暖不可持续,进出口的持续疲软很可能在未来对工业和消费的增长造成深层次打击。

  进口疲软的长期影响

  一季度,原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10.2%,金额同比下降58.6%。成品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3.5%,金额同比下降49.4%。

   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一季度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量价齐跌,对外依赖程度很高的原油和钢材进口量价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与此同时,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1%,3月份更是达到8.3%。

   海关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进口总额累计同比下降30.9%。有观点认为,除去价格因素,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增加值数据事实上存在背离的现象。

   去库存化被认为是这一背离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昨日发表文章指出,“去库存”进程加剧了工业生产下滑。企业为了出清存货被迫放缓生产,由此导致工业生产增速大幅下降。

   多位专家普遍提到了上述因素,进口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需要消化库存产品。鲁政委认为,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因为有投资的支撑,工业表现出了不同于进出口的表现。除了去库存化,初级产品的进口还需要考虑预期价格的变化。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分析,工业生产使用的初级产品中,进口只占一部分,所以工业增加值和进口不是完全对等关系。但进口如果持续疲软则意味着未来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势头放缓。

  出口惨淡长期将影响消费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9.7%。而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达到15%。

   今年一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也是由正转负,沿海外贸型企业的纷纷倒闭停工导致该行业失业率增加,记者从一些返乡农民工处了解到,收入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李健对此认为,出口长期低迷,就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能力。但短期来看,出口对消费能力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鲁政委也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记者接触到的一些广东的外贸型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目前还没有削减员工工资,但如果订单持续下滑,减薪和大面积裁员都是有可能的。

  矛盾之三

  官方PMI早于机构PMI回升

  市场普遍关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包括里昂证券发布的PMI指数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官方PMI指数。

   今年3月份以前,这两家指数均位于50的牛熊线之下,且变化方向趋同。但3月份,二者对这一指数的判断发生“质的不同”。官方PMI大幅跨越到52.4,而里昂证券的判断仅维持44.8。进入4月后,双方再次趋同,差距显著缩小。里昂证券将数值上调至50.1,超出牛熊线。官方数据则继续上涨,达到53.5。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是二者采集样本不同造成差异。官方机构多以大中型企业为调查对象,而里昂样本则更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型企业。那么,两家机构公布的4月份最新数据,是否真的反映了市场基本面的好转?

   里昂的调查结果与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的观察不谋而合。龚方雄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近日正在深入企业进行“草根”调查,其中既包括出口型企业,也包括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调查范围也涵盖不同规模的公司。

   “面向内需的企业普遍表示,4月份比3月份的经营情况明显好转。”龚方雄说,“中小企业也是这种表态。从我们的调查可以感到市场变化与PMI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鲁政委则对里昂证券PMI在一个月内的熊转牛表示质疑。“调查对象群体的转移情况值得关注。也许3月份时调查的一些企业,在4月份已经破产了。经过市场的自然淘汰,剩下的企业调查起来,自然平均数值会好转。”但他同时强调,“要想真正解答质疑,只能由相关机构公布他们的调查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I的细则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经济持续增长的隐忧。4月同3月相比,原材料库存指数作为整体PMI指数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出现下滑。3月数据显示这项指标低于50。

   “原材料库存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采购倾向。但该指标下滑,说明企业对未来产能增长的预期并不乐观。”鲁政委分析。

   刘元春认为,与工业增加值类似,官方PMI更多反映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能够承揽政府大型项目企业的运转情况。“未来1~2个月,如果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拉动私人投资大幅跟进,那么经济持续增长是否有足够基础,值得担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