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再造遵道:一座断裂城镇的超现实生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9日 02:3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小莹

   它是第一朵废墟上开出的花。

   这栋三层的教学楼呈方正的回字型,灰色的墙体,上方“挑染”了橘色和红色,屋顶挂满了50个孩子的笑脸彩喷。

   走进教室,感应笔、无线键盘和电子白板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所有的课件还可以远程共享。

   这个学校采用了全世界最高等级的地震设防——九度设防。整所学校没有一块砖头,墙面全部采用一种称为“延性抗倾覆轻钢”的材料制成,冬暖夏凉,不易倾覆。在每根立柱下面,还装有一个防震垫,用于缓释地震带来的晃动。

   这是四川地震灾区第一所重建起来的学校——遵道学校。援建方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仅花了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栋教学楼的建设,它在08年的最后一天交付使用。

   “快得像天上掉下来的一样。”这是遵道镇民张维蕙的真实想法。张今年30岁出头,遵道镇秦家坎村人,和丈夫一起在遵道镇的老街上看着一个饲料铺子。

   去年的大地震毁了她的房子,一年过去了,她和大部分镇民都还住在帐篷和板房里,却好奇地看着崭新的学校、卫生院一个个出现在眼前。

   对于这个城镇来说,地震是打破原来节奏的第一个外力。遵道镇隶属于绵竹市,距离汶川地震震中的直线距离约30公里,震后遵道镇有95%的房屋倒塌,主要的磷化工企业龙蟒集团也损失严重。

   震后第三天,第一队外来者万科到了这里。两个月后,江苏常州的援建者也到了。

   在一年时间里,参与这个城镇援建的外来者们都以最大的投入和最好的技术,来兑现自己最大的善意。但万科的完美校舍和思科十几万一块的“电子白板”,是否足以弥补这座城镇断裂的肌体?

   “当时我还不知道万科是什么”

   这是遵道镇民地震后看到的第一批外来者。

   1984年出生的余立言,就是这批外来者之一。2008年5月17日一早,余立言作为万科救援队成员到达遵道,“当时一看,就觉得很严重。”

   据统计,这个镇上有95%的房屋倒塌,死亡400余人。而其隶属的绵竹全市死亡1.1万人,死亡人数在四川所有县级市里位列第二,经济损失位列第一。

   也在余立言抵达的同一天,万科管理层就和遵道镇达成了捐赠永久性建筑的意向。5月21日,万科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通过了捐赠1亿元进行重建的计划。

   “当时我还不知道万科是什么,就看到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我开始还以为是政府的人。”几天之后,张维蕙和邻居们才记住了万科这个名字,也知道了这是“造房子”的企业。

   两个月后,2008年7月,万科这队外来者遇到了第一个磨合的“缝隙”。

   “当时我确实和绵竹市的建设局局长有过争论。因为我们重建开始比较早,很多政策我们都是当地第一个适用的。”万科集团企业公民办公室负责人沈彬对本报记者说。

   据沈彬介绍,当时最快的方式是万科带着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来做,而且其中很多合作伙伴都愿意无偿或者部分捐赠出费用来参与建设。但按照地震前的正常流程,这样规模的工程,又属于国有资产,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材料设备采购,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招标程序。且不说时间会被耽搁,当时本地建设力量匮乏,还根本没有组织起来,参与投标单位不足还可能会出现流标的问题。

   就在为这个“缝隙”争执不下的第二天,四川省就下发了一个关于灾后重建的文件,规定“全额捐赠方可以指定建设单位。”

   根据万科的股东大会决议,在一亿元赈灾资金的使用中,用于遵道的大约在7500万元左右,已经交付的遵道学校一期工程耗资约2000万元左右,遵道卫生院耗资1900万元,正在建设的还有遵道镇便民服务中心、遵道学校二期工程(包括实验楼、操场、宿舍和食堂等)。1800万元已用于深圳市对口灾区援建,其中包括在什邡最早投入的第一批板房区。另外还有两个援建项目,分别是都江堰向峨乡便民服务中心和彭州市白鹿镇便民服务中心。

   这个股东大会的决议,起码改变了包括余立言在内不少万科员工一年的生活。

   此前,余立言是万科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成员,自从来到遵道之后,整整一年他都待在这里,成为万科留在遵道时间最长的员工之一,工作内容从之前的行政管理变成了援建项目协调者与志愿者的组织者。

   在援建的同时,万科员工的心情颇为复杂。彼时,万科董事长王石正处于舆论漩涡。其在博客中发表企业捐赠200万是“恰当的”的言论,以及限制员工捐款不超过10元,一时间导致万科的企业形象跌至谷底。

   而后万科在地震中的所有举动,则都被外界解读为“危机公关”。这些来自遵道镇之外、又无处不在的影响,让余立言等援建团队的员工也时刻小心翼翼。

   有媒体披露,万科在遵道镇树起的宣传标语,曾在一夜之间被人涂改,标注上辱骂性的标志。

   “我不想评论那些非议。” 遵道镇镇长甘德福说,“当时我们都在忙着救灾,确实没时间和人手来考虑重建,万科能替我们先做起来,而且做得比我们专业,正好是一个互相补充。”

   万科确实与遵道镇政府的关系相当紧密。在万科为镇政府建起来的临时板房中,镇政府使用了其中一排作为办公室,而万科则在另一排办公,相隔仅有10米。

   吃香的“显性项目”

   第二队外来者到了之后,外来者之间争夺“显性项目”的“缝隙”随之产生。

   就在遵道学校开工奠基后不久,全国对口支援四川的大政策亦正式确定,第二队外来者也马不停蹄就到了。

   江苏常州的援建队伍刚到,就发现遵道与其他地区不同,先来者万科已经“认领”了遵道的四个公共设施,遵道学校、卫生院、幼儿园和政务中心。

   “其实谁都愿意搞大项目,最好是学校医院这种关注度高的大项目。不过既然万科先来,我们也就只好另外找一些项目做。”一位常州方面不愿具名的人士坦承。

   由于必须拿出上一年财政收入的1%投入援建,所以援建方的支出是固定的,“好项目没了,只能费尽心思找其他项目”。

   根据常州援建指挥部项目处处长唐伟业的介绍,常州一共计划援建羌绣年画传习所、自来水厂、敬老院、廉租房建设等三批共13个项目。

   “常州市来了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常州规划院请来十几个专家,给遵道镇做了一本上百页规划,从2008年一直规划到2020年。”遵道镇镇长甘德福说。

   在这本规划中,遵道镇今后的产业会以生态农业和旅游为主。而在整个绵竹地区,遵道将与土门、广济、汉旺等六个城镇组成“沿山旅游文化带”,一起发扬年画上墙和羌绣的文化特色,以农家乐旅游为主,打造成“东方阿尔卑斯”。

   最大的一幅规划图直接树在了镇政府板房区的门口,图中要将遵道镇打造为“龙门山脉的掌上明珠”。

   由于遵道镇的总体规划由常州方面制作,而学校已经早早开工建设,所以万科和常州这两队外来者常常需要在遵道镇领导的召集下,为这个镇的规划频频开会协商。在这些外力对接的“缝隙”中,镇政府通常都扮演了协调的角色。

   协商最久的内容就是遵道学校的外立面风格。

   在常州做的规划里,整个遵道镇需要保持黑白灰的统一色调,以配合未来旅游业的需要。但万科则希望学校能鲜艳活泼一点,给孩子们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最终学校的方案维持了万科的本来方案,而一个街区之隔的卫生院则以常州市规划院的意见为主,采用了灰色的外墙。

   而在常州的整体规划中,万科援建的学校和卫生院这两个建筑也被视作已有的建筑,几乎没有做任何规划。

   截止目前,第二队外来者的进程也非常迅速。常州已经启动了其中3个项目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的有绵遵路的公交站蓬和位于彭化村的年画传习所,另有一个日供3000吨的自来水厂将于6月底完工。

   这队外来者也同时显示了强大的援建雄心,许诺建成的道路等公共设施将超过江苏本省的平均水平。

   “超现实”的学校

   遵道学校的教学楼建好那天,张维蕙就挤在人群里。“挤在我左右的,很多都是市里过来的人。”看到这所学校比绵竹市里的学校都漂亮,张维蕙很是自豪。

   当天,万科的余立言随机拍摄了50个学生的笑脸,并把照片放大彩喷挂满了教学楼的屋顶和操场的外墙。

   此后,映秀小学和剑南春集团的重建人员也相继来组队参观,后者当即就敲定了要使用遵道学校同样的抗震技术。

   现在,这个学校的教学楼旁,特地辟出一个地下室用于陈列学校使用的抗震技术。

   这些材料显示,这个建筑达到了地震9度设防,其所采用的轻钢结构从外到内,由PVC挂板、木龙骨、隔音棉以及纸面石膏板等材料组成,拥有柔性连接、变形能力强、整体性好、重量轻等特点。

   地下室还设计了一面玻璃墙,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整个教学楼的隔震层。

   在这栋教学楼的44根柱子下方,都加装了这种宽70厘米、高30厘米左右“隔震垫”,以8米间距依次排开。这个“隔震垫”的基座贴在地面,呈正方形,是水泥和钢筋浇筑的,在“隔震垫”的上面,连接着教学楼整体框架的柱子。

   这种“隔震垫”技术出自于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世界上采用“隔震支座”建筑的房子最高在日本,高达50层。

   “我们运用的其实都是已经成熟的技术,我们只是把这些技术整合到一起,在国内整合供应商的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减震设防系统解决方案。”沈彬介绍说。

   所有的防震技术都不遗余力地使用。在每个教室里,标准配置是一个地震疏散警示灯,两盏应急灯,能暂时躲避地震的课桌椅,每个悬挂物上还有一个小的固定扣,防止地震时砸伤。

   此外,这个建筑还遵循国外的惯例,将学校设计成大灾难时的避难场所。所以在紧急逃生通道的布局,储备水和食物的空间安排,都考虑入内。

   而达到9度地震设防级别的建筑,全国也仅有700-1000栋左右。

   “这个学校确实有不可复制性,但是可以在灾区有限推广。”遵道学校的校长杨兴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承认,如果没有地震,遵道镇在20年之后也很难建起类似的学校。

   不仅抗震技术,在遵道学校每个教室内,还配套了最好的教学系统之一,“二十一世纪网络教学系统”。这个一线城市的中小学都很少看到的系统,全部由思科公司捐赠,包括一块名为“普罗米修斯”的电子白板、一个无线键盘、一支感应笔组成。目前每个遵道学校配备了每个教室一套,一共30套。

   遵道学校的硬件条件,使得遵道学校开始有学生回流。杨兴全介绍,小学已经有32名孩子回流,初中有5名孩子回流。

   据万科提供的数据,这所学校一期工程的造价在2000万元左右。正在建造的二期工程还包括综合实验室,食堂,室外操场和宿舍。

   这并不是四川地区重建造价最高的学校。据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汶川的威州中学造价为3.2亿元,北川中学造价1.8亿元,绵竹中学的造价也在2亿元左右。

   “超现实”的议论

   最近,遵道学校校长杨兴全已经开始统计花费的问题。

   在他调阅的会计账本上,今年1月到4月,遵道学校的总运营费用是18万元左右。其中,水费和电费占了大头,3月份的电费达到每月5000元,4月份达到4000元。根据进一步的测算,这所学校全部交付之后,每月电费将在2万元左右。

   而按照绵竹市教育局的标准,每个学校的支出是以学生人数计算的。初中生每人每年下发500元,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其余还有少量四川省里下发的补贴。

   以遵道学校现在的学生规模计算,绵竹市每年下发的费用大概在46万左右。

   “按照已有的数据,今年的运营资金不足是必然的。”杨兴全说。在他看来,硬件的升级换代,直接带来了运营费用的上涨。

   “比如原来一个教室是6盏灯,现在根据保护学生视力的测算,增加到14盏,电费肯定贵一些。”采访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杨兴全第一次打开会议室的灯。

   但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则很难用节省的方式来运营。

   “后期其实是一个软件建设的问题。如果软件也能上去,那学校就可以更好地‘开源’,解决资金的问题。”杨兴全说。目前,已经有夏令营组织单位在和遵道学校进行接触,希望能在暑假过来参观访问。

   由于后续运营费用较高,万科又被抛到了舆论中心。“现在这个问题既然已经摆在眼前了,我们考虑的就是怎么去解决它。”沈彬说。万科从去年开始就学较以及绵竹市教育局商量,是否采用白天学校使用,晚上办成人夜校的方式,来适当增收。在节流方面,学校则打算提高节能和利用率,以降低成本。

   但最核心的教师水平,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通过“外力”推动的。遵道学校所有编制的95个教师中,有接近20个是原来村小的老师,教学水平并不理想。

   张维蕙在征求了孩子意见之后,也没有把在绵竹市里上学的孩子转回来。“孩子还是觉得市里的老师教的好,镇上的学校虽然漂亮而且近,但还是让他在市里念吧。”

   现在,这个问题是校长杨兴全的最大难题,“我们的软件确实要跟上硬件的发展才行。”

   也有一些指责集中在这个学校建设是否“超标”。

   “我知道那一套白板就要二十万。”张维蕙吐吐舌头。在这个镇上,一栋两层楼高的普通楼房造价只要7-8万元,几乎等于这个长和宽不到50厘米的电子白板的价格。

   “白板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终端,不是这套系统的核心价值。”沈彬说,“这个系统最有价值的是为乡村学校提供了一个教育资源的网络接口。因为城乡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这个系统有助于消除这种鸿沟。”

   每到下课,遵道学校的各个班级都落实了专门的“白板保护员”,不允许这些正值好奇心胜的学生们,接触这个设备。

   “花这么多钱,建一个镇小,有必要吗?应该多来看看我们村里,需要帮助的地方还很多。”一位遵道镇不愿具名的村支书说。

   有很多村民同意这个观点。在这个大多数人都还住在板房和帐篷的小镇,突然有这样一所有点“超现实”的学校,让这种反差显得更为突出。一走出遵道学校,门口的教师街就和镇上的其他街道一样尘土飞扬,街两旁紧挨着学校的其他建筑也同样是危房,到处是开裂的痕迹。

   面对这些村民,万科的志愿者们也有些委屈,他们觉得,这些指责都是针对城市文化的外来入侵,不应该只由万科来承担。在常州市规划院做的规划中,遵道镇明年可以实现25%的城市化水平,到2020年将达到55%。

   “不管怎么说,至少这个镇已经有了两栋安全的建筑,”沈彬说,已有不止一个当地居民告诉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镇上的黑夜里只有万科工地的灯是亮着的,“他们看到灯光就觉得很安心。”

   外力的缝隙

   外来者和镇民之间最大的缝隙在于,各自关注的侧重。

   外来者们都集中关注着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但张维蕙和其他镇民们现在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房子什么时候能盖完,盖房子的钱够不够。

   参观完崭新的学校,张维蕙就不得不回到现实。

   她现在住的老街,是地震前的镇中心。这里的重建速度和节奏明显慢于外力,直到现在,她和邻居们的店铺还开在了灰蓝色的过渡帐篷里,连成一片的帐篷中间,间杂着几处砌起了崭新的红砖。

   张维蕙的帐篷上面盖了四层尼龙布,但是去年冬天还是冷得睡不着觉,直到天津的姐姐寄来一床新棉被,才把冬天度过去。直到现在,她们需要上厕所的时候,还得穿过两条街,跑到菜场对面的收费厕所去,每个月包月5块钱。

   她发愁的是,现在家家户户都要盖房,材料价格和人工价格都居高不下,每平米包工包料要700元,只包工不包料也需要140元。而红砖的价格最高则达到过6毛,在政府的干预下,现在回落到4毛多。

   按这个价格计算,一个90平米的房子就需要6万余元。

   “现在发到我们手上的钱没有这么多。”张维蕙说,像他们这样的三口之家,绵竹全市的补贴标准是1.6万元,还能去农信社贷2万元,再加上开工奖、风貌奖、屋顶奖、复耕费加在一起,一共5万不到,还有1万左右的缺口,需要自己解决。

   家里房子刚刚动工,张维蕙一家吃得非常节俭,一般不吃肉,只吃蚕豆、青椒这些自家田里种的蔬菜。“多吃一块肉,就相当于吃掉一块红砖。”

   这是外来者的雄心和当地镇民的内在需求之间的“缝隙“。如同别的灾区一样,大笔的援建资金都涌入了遵道镇的公共设施领域。

   万科在遵道镇预计三年投入7500万元左右,用于修建两所学校、一所医院和一个政务中心。而对口援建的江苏省发达城市常州,则根据规定,拿出上年财政的1%,折合3.8亿资金,分三年共援建三批共13个项目。

   仅这两笔资金相加就接近5亿元。

   在整个江苏省层面,所有的援建资金达90亿元,其中财政资金80亿元,社会捐助资金9亿多元。在江苏省提供给记者的材料中承诺,其援建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将要超过江苏的平均水平。

   但有一些东西是很难靠外力改变的。

   2008年11月,万科在遵道镇举办了两年一度的WA青年建筑师大赛的总决赛。这次的题目选择了灾后重建的农房,不少设计师都选择了木质的防震结构,样式也新颖美观。

   比赛那天,张维蕙也去看了。但在实际修建当中,她还是更喜欢砖瓦结构。“一样花这么多钱,盖个土木房子,就不像样了,好像钱白花了一样。”张维蕙笑笑说。和她一样,大多数镇民也都是那天去看个热闹,真正选择建土木结构的人很少。

   在遵道镇,外来者可能将越来越少了。

   从2008年6月份开始,万科每个月都组织了5-6个志愿者,到遵道学校进行志愿服务。

   这些志愿者基本来自万科的各个子公司,先自主报名,然后通过考核,才能来到遵道。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救助孩子、建立图书室等。

   到今年底,这些外来的志愿者将慢慢撤出。沈彬承认,从一开始他就意识到,依靠外来志愿者的方式确实“成本很高”,所以必须依靠培养本地志愿者的方式来延续已经开始的项目。

   在发给志愿者的信中,他写道,“我们终归是外来的,我们始终无法契入当地人真正的生活中...真正长期的、持续有影响力的志愿者其实不能脱离他/她所在的社区。”

   他也承认,整个援助的过程对于他们这些外来者来说,有很大的心理冲击,“每次我回到遵道镇,心理上都要重新适应一下。”

   同样的,当这些外来者退潮之后,张维蕙们也需要重新适应失去“外力”的生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