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贷款模式去关系型 个贷急寻差异化风险化解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9日 02:3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现在我们有一种紧迫性,怎样动用金融体系中大量闲置的存款,帮助银行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企业商业贷款模式转向个人贷款模式时,金融体系面临需要克服非常大风险的问题。亚洲银行业都擅长“关系型”商业贷款模式,并重视其在本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此后为进一步刺激内需,向消费者贷款业务发展时,这个市场的发育就变得非常有限。

   韩国金融危机后,尤其是2000年开始,韩国银行业确实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个人消费信贷。但在这个业务上,他们还是出现了很大纰漏。这首先表现为贷款对象的违约问题,个人客户之间“差异化”的特征是无法像企业商业信贷那样,通过建立长期的信贷关系来克服各自的违约风险。

   银行开展个贷业务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差异化的客户中识别优良的客户,尽管贷款的规模和企业相比非常有限,但这项工作要花去银行很大的“信息生产”成本,有限的回报则和前期投入的审查成本完全不匹配。所以,海外不是采取通过直接一对一所建立起来的长期关系来决定贷款的规模(这是传统的商业贷款模式),而是通过做大个人消费信贷的市场规模,去规避个别的违约风险,这也是美国次贷运营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实际上,在美国,正常的个人贷款是通过成熟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来克服个人差异化所带来的违约风险的。但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问题并不在于市场规模不大而无法克服个别信用风险,而在于针对了一大批没有首付能力和抵押能力的特殊客户群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膨胀,也就是说,当后来房价下跌,利率上涨时,才暴露出这批特殊客户群集体还贷能力丧失的现象。所以,影响一个国家开展个贷业务的关键还是如何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个贷模式美韩正反面

   美国如何规避个贷信用风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银行业好好地借鉴。

   首先,美国在开展住房抵押贷款时,面临着无法从客户中拿到足够的抵押,或对其资信追踪从经济效益上非常难以维持等问题。但美国的思维方式非常大胆,采取简单的做法,把客户群的定位搞好,通过做大整体市场,以大多数人的正常还贷所带来的收益,来冲销个别人违约的风险。而不可能像商业信贷那样,去长期追踪个人信用状况来控制违约风险,因为这将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

   其次,美国的模式在经济形势好时可以非常成功地运作个人信贷业务。但在系统性风险到来时,也就是集体违约时,因为个人抵押能力远不及一般的企业,所以很容易造成银行业破产比例上升。美国次贷机构的“精明之处”,就在于把未来的系统性风险通过繁荣阶段所积极推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前分散在全球金融市场。而这无法通过像商业贷款模式靠长期信贷关系来规避。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已经感觉到“财阀关系”的商业信贷模式越来越受到利差收缩的压力,必须寻找新的收入增长机制进行替代,所以个人信贷在本世纪初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他们一开始过于乐观,认为个人信贷模式和以前开展的商业信贷模式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

   数据显示,1997年一季度末,韩国银行业的贷款结构中,制造业占1/3,而个人贷款为29.1%,其中,非房地产的个贷占28.1%。发展到2002年第二季度末,制造业贷款占比下降到5.5%,而个人贷款占比上升到72%,其中,非房地产领域的个贷占60%。但是好景不长,2003年韩国出现信用卡的危机。

   我们感觉,韩国仰仗着原来商业信贷模式,一下子转向个人信贷市场,由于没有充分了解个人信贷业务中的差异化特征,而且再加上韩国市场没有充分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所以造成了后来严重的信用卡危机。同样,如果中国也没有处理个人信贷业务中差异化的能力,而盲目在全国铺开这一消费信贷市场,可能会有很大的风险。

   其实,美国的信用评级机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尽管目前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已臭名昭著,但是他们的问题是钻了监管制度的漏洞,而不是对个人的信用评级机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数据表明,如果撇开资产证券化关联的业务,“两房”在开展有首付、有抵押的正常的贷款业务中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违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相对成熟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第三,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个人贷款模式的风险规避,需要金融体系具备非常完善的对冲风险工具。也就是说,今天中国的个人信贷业务,光靠做大市场后来分散个别信用风险是远远不够的,将来一旦出现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的系统性风险,我们不成熟的金融体系会遭遇到更大的麻烦。

   资产证券化并非万能转嫁器

   事实上,从美国和日本的个人信贷业务运营模式上不难发现,他们对个人贷款的利率条件已完全与个人的信用风险匹配起来。比如2004年,美国个人汽车贷款利率为6.82%,中国为5.02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因为标的物明显,所以和汽车贷款的利差非常明显,而中国和日本这方面的利率差异性不大。由此反映出,对于个人信贷风险,亚洲国家利率方面表现出的规避风险能力非常有限。

   总之,能否通过消费信贷业务充分调动个人储蓄来解决不同时期人的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

   中国要考虑自己开展消费信贷业务,重视其中金融创新的作用。关键的一点是,要让所有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充分认识到个人信贷风险规避模式完全和商业信贷模式不一样,不能简单对个人信贷的贷款使用关系型贷款的风险控制模式来规避个人信贷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从成本和收益上讲,这也不太切合实际。

   但是,个人信贷业务中的系统性风险完全借助于资产证券化来转嫁,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金融创新一定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美国这次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把完全不可能偿还贷款的人夹杂在“贷款包”里,然后将其资产证券化以求得分散风险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只不过他们当初满足于自己“成功”的地方就是暂时把这些风险转嫁给了全球。但总有一天,人们会在经历了痛苦的危机磨难后会找到祸根的来源。为此,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动摇。

   中国要加强金融创新的能力,以充分并有效地规避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进程,否则盲目乐观的去扩大个人信贷业务到后来系统性风险不断膨胀,早晚会像韩国那样爆发出无法收拾的大危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