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000多名社会工作者深入灾区 帮助重建精神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 21:54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丁可宁、卫敏丽)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柳拯8日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内,共有1000多名社会工作者深入灾区一线,与灾区群众甘苦与共,帮助他们重建精神家园。

      柳拯是在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期刊等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社会工作与灾后重建及管理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

      据介绍,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相关从业人员898.6万人,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灾害救援、教育、卫生、司法、就业服务以及社区建设等领域。

      “国际经验表明,社会工作对于促进受灾群众调适心理情绪、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柳拯说,近一年来,1000多名社会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他们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广泛联结社会资源,帮助灾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实效,受到灾区政府和受灾群众的普遍欢迎。

      他同时指出,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很多发达国家早已形成制度,但我国社会工作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他表示,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将着力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关于“精神家园的恢复重建”规划。着力实现“重塑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坚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是逐步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在继续组织各地社会工作者服务灾区的同时,加大对灾区本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灾区组建本地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本地化、长效化。逐步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进一步拓展经费渠道,为社会工作组织服务灾区提供支持。

      三是认真总结社会工作服务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国际灾害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加强灾害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推进灾害社会工作学科建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