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中国精神-汶川地震周年纪念 > 正文
“再生育登记表”
614对失偶男女登记结婚
本报特约记者/成川
清明刚过,北川老县城的油菜花准时开放,天气晴朗,空气显得有些干燥。
一年很快过去。废墟还是那片废墟。在包裹着残垣断壁的道道铁丝网上,悬挂的标语醒目而又温情:“放轻你的脚步,放低你的声音,给逝者一个安宁。”北川老县城的西南坡,原本是一处眺望风景的露台,登临其上,山水人文尽收眼底,还有神秘的羌寨风情。现在这里成为人们心中的“望乡台”,台上香烛遍地、菊花飘散。羌族老乡告诉记者:按照当地习俗,人过世后会到望乡台来遥望阳世间的故土家乡。因此,每逢传统节庆、祭日,这里总是熙熙攘攘。
在进入北川老县城的入口处,小摊小贩云集,吆喝声此起彼伏。地震纪念光盘、照片和羌族特色饰品现在成为了畅销货。各色饭馆、茶座也修葺一新,生意火爆。不远处,一个大型板房社区——任家坪板房社区规整而又敞亮。
新的居民点陆续竣工
一座叫作“永昌”的北川新县城正在规划建设中。震区民众分别被安置在擂鼓、任家坪、永兴、竹林四大板房社区居住。时隔一年,记者再次访问这些板房社区,看到了更多的笑颜。军营般的板房社区整齐划一,门牌、路牌醒目可辨。小超市、小饭馆、小书报亭、美容美发室散布其中,还有网吧、棋牌室、洗脚房等休闲娱乐场所。刚在城里兴起的多功能小吃车也推进了板房社区,人们的生活正趋于常态。
每天下午,板房里传出阵阵麻将声。一杯茶、一包瓜子、一副麻将,也许只有这种日子才能让人们早日忘却痛楚。
一到夜晚,任家坪板房社区里歌声悠扬,羌族男女们在空旷的户外翩翩起舞。不少游客、各地援建人员也参与其中。
新的居民点已陆续竣工,新的医院门诊大楼、新的学校教学楼正在拔地而起。在吉娜羌寨、凉风垭等地,崭新的、有民族特色的房子外表颇具美感。
不少震区的年轻男女已分赴各地打工,更多的人则留了下来。33岁的赵太安成为了当地公认的首个北川地震照片光碟的制作商兼批发商。本行是医生的赵将不足20平方米的卫生室用帷帐一分为二,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封塑机等设备,专业制作地震影像资料。据了解,凡是造访北川的人,都会购买一些地震主题的照片或光盘留作纪念。
227名女性再度怀孕
几个月前,北川震后首对重组新人——40岁的张建均与同龄的母贤碧正式登记结婚,由此拉开灾区重组家庭的大幕。
据官方统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仅失去丈夫的妇女就达1480人。随着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推进,家庭重组需求增大, 2008年底,北川县有614对失偶男女进行了婚姻登记。今年,灾区将迎来重组家庭和重新生育的高峰。
如今,在北川各个板房社区里的显眼位置,各色各样的征婚启事层出不穷。曲山镇婚姻登记处相关人士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曲山镇已有40多对在地震中丧偶后再婚的夫妇。
记者注意到,在每一个板房社区里,但凡是重组家庭,都不张贴大红的双喜。而前夫或前妻的照片照样安放在“新房”内。板房社区里,婴孩的啼哭声不绝于耳。震后再生育令许多家庭对未来充满渴望。“5·12”大地震后,据北川县计生局不完全统计,全县约有1200个家庭需要再生育,全县已有1000多对夫妇填写了《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技术服务登记表》。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北川四大板房社区共有227名女性正在重新怀孕准备生育。第一个震后再生育婴儿已于今年2月在安县中医院顺利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