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沉重的再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7日 09:42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任波 发自绵阳

  地震后一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轮回,生活从毁灭到重新开始的一个轮回。再婚,是新生活开始的一个节点,震后一年,正是再婚的高峰期。

  地震造成的家庭重组,与正常情况下离异家庭重组的情况迥然不同。灾难让多年的夫妻感情戛然而止,带着对刚刚逝去的另一半的感情、财产、子女、地震造成的伤痕,灾区再婚,既简单又沉重。

  唐山大地震中15000个家庭破碎,在一年后进入重组高峰,再一年后,重组家庭又开始分解。根据统计,唐山共有8000 余个家庭重组,但在数年之后,又解体的有2300户,占重组家庭的29%。

  家庭重组,对于这一特殊的婚姻,灾区已经准备好了吗?

  集体婚礼中最年长的一对

  61岁的魏应凡再婚了,新娘冯德琼58岁。

  老两口时尚了一回,参加了北川的集体婚礼,去海南旅游结婚。4月26日,四川省北川县政府在擂鼓镇吉娜羌寨为20对“5·12”大地震后重组家庭夫妇举行集体婚礼,老两口是第13对新人,也是年纪最大的一对。

  早在举行婚礼前一个多月老两口已经领了结婚证,之前,他们“恋爱”了半年,彼此对对方都挺满意。

  地震中,魏应凡的妻子死了,冯德琼的丈夫同样没能跑出来。比较特殊的是,魏应凡并不是北川人,而是附近的遂宁市的退休教师。退休后,他和老伴住在北川,老伴帮着侄女带孩子。冯德琼则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擂鼓镇双流村人,在家种地操持家务。对于各自家庭其他人员伤亡,老两口都不愿再提,很幸运的是,双方的第三代都幸存了下来。

  地震后没多久,朋友就开始帮冯德琼介绍男朋友了。但冯德琼一直忘不掉原来的丈夫,一直没有同意。经不住朋友和家人的一再劝说,冯德琼见了魏应凡。

  58岁的新娘冯德琼,在打扮过后看上去依然漂亮,儿子陈平说,妈妈以前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这话让冯德琼脸微微泛红,她说,自己最满意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十分称职,而且脾气很好。“和原来的丈夫结婚三十年,没有吵过一次架。”冯德琼说。

  这是魏应凡看中冯德琼最主要的原因。“我看她脾气好,也挺能干的。”有着退休金的魏应凡,是地震中丧偶女性的理想伴侣,是香饽饽。魏应凡的另一个优势是,他的孩子都已经在城市里成家立业,地震对家庭的经济打击并不大。再婚,他的要求并不高,只想找个合适伴侣。

  儿女、孙儿孙女,是老两口在一起的核心话题,也是两人的共同语言。冯德琼有一个孙女和一个孙子,在绵阳读书,每个月能回到老家擂鼓镇的板房住一次,都是冯德琼接送。魏应凡的孙女才2岁,是大儿子魏明的孩子。老两口结婚以后,打算和大儿子一起住在绵阳,顺便帮大儿子带孩子。

  对于新妈,魏明说已经做好了接纳的心理准备。魏明说,新妈脾气挺好,爸爸也是个很温和很实在的人,他们的晚年应该会幸福。

  魏应凡和冯德琼在灾区众多重组家庭的案例中,是相对简单的一对。这次集体婚礼,共有200多对报名。

  最受关注的一对

  重建家庭,也并不简单。在记者采访的各个案例中,子女问题、经济问题、工作问题,与重组家庭纠集在一起。

  最为有名的再婚案例非吴加芳莫属。“背妻男”吴家芳在地震中一举成名,被媒体塑造成了痴情硬汉的形象。然而,地震后几个月,吴家芳再婚,他也立刻从痴心汉被说成负心汉。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吴家芳说,他身边也有朋友再婚,虽然没有他这样的名人烦恼,不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四川民政局一名官员说:“重新结合要顾及前夫、前妻的父母,加上各自双方的父母,还有娃儿上学、购买新房都将是笔沉重的负担。”

  根据灾后统计,整个北川共有2000多震后丧偶人员。这些人中到底有多少人已经重建家庭?政府部门没有给出精确的统计数据。据前北川县妇联主席尚兴琼估计,不超过200对。北川民政局一名官员称,80%的震后丧偶人员有再婚意向。

  一个现象是,在震后丧偶人员中,女性达1480余人,占了70%。尚兴琼说,北川有再婚意愿的丧偶男性“供需比例”约1:10。

  “他们可是我们县里的稀缺资源,绵阳、德阳,甚至成都、重庆都有很多离异女性来抢。”尚兴琼说。地震后,一位安县干部曾托尚兴琼为安县的离异女性在北川找对象,结果被她一口回绝:“我们资源有限,你们就别来抢了!”尤其是在城镇有稳定职业的丧偶男性,是香饽饽。

  另一个现象是,“震后丧偶男性+离异女性”大为流行,在此次集体婚礼的20对新人中,有9名新郎在城镇工作,其中8人是国家公务人员。据北川县妇联对此前第一批24对重组家庭的分析,近六成家庭是这种组合模式。

  试婚、再婚、离婚

  女性再婚难,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尤为明显,这部分女性自身条件相对优越,但年龄偏大,有的还带着子女,“高不成低不就。”

  更多的人在领证前,正在试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试婚者说,先同居试婚,觉得合适再结婚,不合适再找。这样的试婚在灾区颇为普遍,而在经历过生死之后,灾民对于这样的选择也都能够接受。

  事实上,北川擂鼓镇最早登记的重组家庭亦是最早离婚的,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12天。妻子魏某说,离婚的原因是“为了几块钱,我问他要,他不给”。丈夫何某则愤愤不平地说:“哪里是几元钱?今天要我买手机,明天要我给她女儿买自行车,哪个能受得起哦!”

  根据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唐山地震灾区社会恢复与社会问题研究课题》的课题负责人、河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子平的研究,唐山地震后,一共有15000多个家庭破碎。重组以后,有20%是相当稳定的;大概有50%-60%是处在一种既不是十分和谐,但是也能维持的状态;大约20%分离了。

  重组家庭出现问题的时间,大概会在重组再婚后的一年左右。这样的情况,会在四川灾区重现吗?

  “因地震而丧偶者再婚,是一件充满复杂心理活动的事情。许多人既希望建立起新的生活又怀恋过去的日子;既有和新配偶结合的欢乐,又有追念前夫(妻)引起的哀痛,新人和旧人的形象交错着、回旋着,很难重合起来,对不少再婚者来说都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理过程”。王子平说。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