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次文物仿制浪潮镜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2日 07:25  中国经营报

  李国华

  文物仿制,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四次文物仿制的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宋代,当时由于朝廷采取偃武修文的政策,并且官员俸禄丰厚,由此催生了一批文人雅士对古玩的追求。在那个附庸风雅为时尚的年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

  第二次高潮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文物仿制集中在名人字画上,可以体现当时“盛况”的是,乾隆皇帝当时也收藏了不少书画赝品,并将其当为真迹,做了御笔题跋。

  第三次高潮发生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当时民间匠人们大量复制、仿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达到了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的程度。

  第四个高潮,也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各种文物仿制作坊和工厂在各地尤其是传统的历史文化省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仿造的文物品类也是五花八门。并且,在一些仿制者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工,实现了文物仿制链条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和分工化。

  河南省是全国仿制文物的集散地,但在其他省市,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文物仿制或者作伪市场。

  江西景德镇火车站附近的樊家井,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陶商瓷贩。当地人的仿古瓷器窑厂,从装备上来看,有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陶瓷科研单位,从陶土的配方、泥胎取料、瓷器成型以及彩釉的配置、绘画方法和烧制方法上,完全依据出土文物所作的科学检测数据为标准,每一道工序都严格地根据标准来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窑厂采用柴窑烧制,每烧一窑瓷器,至少要消耗四卡车松柴,耗时20多个小时,一般情况下,一柴窑坯子只能烧成一两件瓷器,因此,这种高仿品造价十分昂贵,元明清“官窑器”的卖价一般不低于20万元。

  在成都一些小巷中,总能看到一幅幅张大千、徐悲鸿的字画。这些大都是仿真画。其仿制方法也是千奇百怪,例如使用茶水熏蒸:将字画挂在墙上,屋内再放一口装满茶水的大锅,大火煮茶,用茶水蒸发出来的气体将字画熏黄,令宣纸和颜料松脆变质,加速陈化。还有一种方法,专门弄来蛇虫鼠蚁来撕咬书画新作,有人看到书画上有被虫蚀食的痕迹就以为是真品。

  目前,高科技手段也已经被运用到了文物仿制上,例如,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做出的东西能够和原物一模一样,采用硅橡胶翻模技术,使仿品上的花纹与原物没有任何差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