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钱进 《上海金融报》记者 吴玥
4月的上海,繁花似锦,人流如潮。
正当全球经济处于低谷、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蔓延之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众多海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4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铁男,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介绍了《意见》的有关情况。
四方面贯彻落实
《意见》出台后,上海将如何贯彻落实成为记者们关注的焦点。对此,屠光绍表示,从地方政府层面出发,将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意见》中有关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举措:第一,抓紧制定并出台地方性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关条例,为地方落实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任务提供法律保障;第二,抓紧修改和完善上海在集聚金融中心、鼓励金融创新、加强金融服务、引进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第三,在国家层面协调机制的指导和协调下,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每年确立一批重点推进的工作。地方政府再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举全市之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第四,进一步健全地方层面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领导机制。
聚焦人民币
《意见》中规划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在场记者的热议。
究竟什么是"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呢?对此,刘铁男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尽管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如经常项目下已经实现了自由兑换、即将开展人民币贸易的跨境结算试点等,但人民币仍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而凡是全球性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货币基本上都实现了自由兑换。因此,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判的基础上,《意见》提出了"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而屠光绍则进一步介绍了上海率先试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准备工作:一方面,确立一批企业参与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业务。上海经济的外向度比较高,企业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来促进企业的进出口,同时规避汇率风险,这方面要求比较强烈。目前已有很多企业要求加入试点,但从试点进程来看,还要分步推进;另一方面,完善商业银行的结算体系。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做好了结算方面的业务和人员准备,包括管理方面的准备。"可以说,目前在上海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条件都已经具备了,近期就可能推出。"屠光绍自信地表示。
创新不忘监管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使金融创新与监管的矛盾关系进一步凸显。上海又将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呢?刘铁男表示,毫无疑问,在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一定会不断推出一些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但是金融产品的创新也要又好又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开放的前提在于努力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即使在《意见》中提出先行先试,也是要为全国性的制度规范奠定实践的基础,在尝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规范。
屠光绍也表示,无论是从国际上各金融中心建设的历程来看,还是我们自身金融发展的历程来分析,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至关重要,它会给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很好的基础。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既是金融创新的过程,也是监管完善和健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