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尚需内外兼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 04:4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王进  

  29日,推动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政策引擎”——《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公布。有关专家在就《意见》中提出的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机构体系等关键问题解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上海拥有良好的金融基础和包括政策在内的综合优势,不过要在10年左右时间内建成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必须在内外两个主要瓶颈上寻求突破,内部短期内成功培育包括各种广义金融产品在内的金融市场,外部在防范恶性金融风险的监管体系方面取得突破。

  瓶颈因素

  能够成为“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一候选人,上海拥有的比较优势毋庸置疑。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铁男表示,上海在金融市场体系、行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十分突出,是我国内地地区最具条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大都市。

  不过,上海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金融短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表示,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国家部级大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的事实和证券市场的内在脆弱性,阻碍了上海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步伐。我国的社会分工水平低和地区经济分割状态,也制约了这一中心地位的提升。此外,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积累,使得中央政府在金融业对外和对内开放,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在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和资本账户人民币可兑换等方面的改革和进展显得十分谨慎。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奚君羊表示,当前上海比较突出的是金融市场不发达,交易品种太少,虽然在QFII和QDII方面有了突破,但整体开放程度和广度还十分有限。要在十年左右时间内完成西方国家百年走完的金融发展历史,取决于较快实现金融市场化和体制破题。

  寻求内外突破

  在对内推动金融机构运行能力的提高和市场的丰富方面,奚君羊表示,上海应该充分利用中央允许先行先试的权限,对一些阻力较小的品种和市场立刻进行梳理和发展,比如人民币国际化的试点就是可以较快实施的抓手。他认为,现在各方对为狭义金融业务配套的律师、租赁、BOT、IT外包等广义金融业务重视不够,而这个领域的障碍较小,上手较容易,可以率先推动。潘英丽表示,上海可抢占产权交易市场的制高点,构建以上海为核心的全国一体化产权交易市场和企业并购中心,推动跨地区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同时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顾问等社会中介行业也将得到发展。

  至于在市场监管和利益平衡方面,奚君羊表示,当前金融风暴的确加大了有关各方对推出新金融产品的顾虑。不过中国主流金融机构多为国家持股或控股,与为追求高风险而疏于防范的西方金融机构有所不同。完善的监管体系这一“保护伞”一旦率先建成,完全可以较严密地规避恶性金融风险,推动新兴金融产品的出台和人民币的国家化。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尧金仁表示,可扩大驻沪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并进行金融混业监管试点。针对各地区利益博弈问题,还可建立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省市共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合作机制。潘英丽也表示,长三角可先行引入国内贸易组织(DTO)框架。借鉴WTO的很多贸易协调和利益平衡机制,构建长三角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平衡的制度框架。

  与专家们的意见相一致的是,目前,上海已经制订了协调机制下的重点工作推进表。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要在国家层面协调机制的指导和协调下,根据整个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在每年或者近期确立一批重点推进的工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