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75亿 上市公司业绩被拖后腿

  ⊙本报记者 初一

  

  伴随2008年沪深股市大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把双刃剑亮出了另一面。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整体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上年的收益转换为损失,对业绩的影响也从“增色”变为“拖后腿”。

  据统计,截至4月28日已公布年报的1503家上市公司合计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75.13亿元,上年则获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82.47亿元。已公布年报上市公司共实现利润总额10268.42亿元,475.1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例接近5%,总体而言,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并不大。

  在上述1503家上市公司中,共有435家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中,350家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金额合计571.54亿元;85家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合计96.41亿元。对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公司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其公允价值变动大多与证券投资无关。如金额最高的中国石化,39.69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源于公司在香港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而不是公司投资的证券。因此,考察上市公司去年证券投资浮亏对业绩的影响情况,还需要剔除上述96.4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在公允价值损失金额前10名公司中,保险公司和券商占据了5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国元证券海通证券中国太保公允价值损失分别为176.68亿元、83.16亿元、8.76亿元、8.20亿元、7.42亿元,而这些公司上年度均获得了金额不菲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不禁让人感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保险公司和券商的证券投资乃其主业,但一些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业绩被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拖累,就有些“不务正业”了,其结果自然“贻害无穷”。统计数据显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绝对值占利润总额之比在50%以上的公司有25家,其中22家是非金融类企业。如某钢铁上市公司利润总额5500多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却高达1.2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绝对值是利润总额的2倍多。

  在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中国国航、ST东航和中国远洋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金额居前三位。其中,中国国航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77.07亿元,主要是油料套期公允价值损失;ST东航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64.01亿元,同样因原油期权合约而起;中国远洋公允值变动损失为52.03亿元,则主要来自所持远期运费协议。3家上市公司因此“元气大伤”,衍生品投资的高风险显露无遗。

  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前20名

  

  

  

  

  

  

  

  

  

  

  

  

  

  

  

  

  

  

  

  

  

  

公司简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万元)上年数(万元)
中国平安-1766800 688500
中国人寿-831600 -638800
中国国航-770689 13384
ST 东 航-640099 8397
中国远洋-520376 168784
中煤能源-140640 169837
国元证券-87644 75508
海通证券-81985 108082
中国太保-74200 23500
健 康 元-63295 32622
中国银行-52900 938600
中集集团-43773 27468
宏源证券-43415 39357
太 平 洋-38004 5645
长江证券-28740 18241
丽珠集团-27204 11346
上海电气-23822 18675
三一重工-18403 9950
中海发展-18320 9840
恒瑞医药-18115 10200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