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负重”的北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5日 13:23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彭戈

  如果不是冯翔的殇逝,如果不是“5·12”一周年的临近,街市依旧太平,我们几乎要忘却了汶川的伤。

  某种程度上,冯翔的悲剧有点儿“宿命”色彩:情义、才气兼具的他,在汶川最需要他时强忍丧子之痛挺身而出;但从其品格、性情及为人出发,一遍遍揭开自身及周遭人群的“殇”,本身对冯翔就更显残忍。

  工作压力和强度、个人性格及命运、不可意料之变故,最终让冯翔选择了不归路。而此前的2008年10月5日,原北川县农工办主任、北川县救灾办主任董玉飞,曾早于冯翔在绵阳市安县安昌镇的临时办公地点选择了自缢。本来,在经历了大生死的冯翔、董玉飞们面前,生命原是如此可贵,他们到底背负着什么不可承受之轻?

  逝者长已矣,无论如何,存者都更应自珍。现在,不妨让我们从相对“局外人”的角度反思,对于震区,媒体怎样的关注才适度,重建要怎样的规划才科学。

  除本期报道外,本报还将在5月11日推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一线调查FIELD SURVEY

  冯翔之逝

  凌晨两点,一根红绳,两米高的下水管弯结。

  4月20日,冯翔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取舍。

  冯翔是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33岁的他在绵阳家中自缢的这一天,距离“5·12”汶川大地震1周年只有22天。

  而在冯翔4月20日零时左右的博客绝笔中,“不要逼我”的字样反复出现在《我只告诉您三点》一文中。

  猜测、传言,一时甚嚣尘上。

  冯翔要对其诉说的“您”是谁?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冯翔这位北川“第一笔杆子”的轻生?

  双重“枷锁”:无法消解的压力和忧伤

  地震之后,在提及逝去的7岁爱子——冯瀚墨时,冯翔曾对友人说:“我恐怕是过不去这个坎儿了。”

  “冯翔的宣传部副部长这个职位不好当啊。”刘保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与所有一线灾区的干部一样,冯翔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刘保刚是四川新闻网驻汶川记者,灾后一直在冯翔办公室对面办公。

  作为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分管理论和接待。“各种来灾区的人员都需要他出面接待。国内外各个媒体的记者,还有来自各方面的考察、视察的人员,震后几乎就没有停歇过。他要帮着各路媒体联系采访、提供资料和素材,也要带着来访者实地探看。”

  冯翔一次次带领来访者到被摧毁的北川老县城,为他们进行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而他往昔温暖的家同样位于如今冰冷的北川老县城里,他7岁(2009年2月24日8岁,本报注)的儿子——冯瀚墨一直深埋在废墟中,没有找到。

  冯翔一位不愿具名的同事表示:“来灾区的人太多太杂,有些只是来看看,没有什么实际的目的,但也需要陪同。这其实给灾区干部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冯翔经常在孪生哥哥冯飞和朋友们面前提到的一句话是“太累了”。显然,这里的“累”是双重的,不仅是体力上的,更是心智上的。

  在冯翔自缢之前,他的工作一直排得很满。北川县委的周末值班表上,除开正常工作外,2009年4月到12月,冯翔要在4月18日~19日、6月6日~7日等六个周末值班。而在另一份防汛值班表上,他还要在4月13日~19日、6月1日~7日等四周时间值守“防汛”的加班。

  “县里在董玉飞自杀之后安排了强制休假制度,也规定灾区干部推行按时上下班。但事情实在是太多,人员又紧,其实没有办法完全执行下去。”北川县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地震后,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自动把上班时间提前了一个多小时。“本来是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但很多人7点刚过就来了。”

  4月21日和22日两天,《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北川县委县政府临时所在地看到,下午6点以后,各楼层都还有许多政府人员忙着工作。

  “冯翔每天回绵阳之后,很多时候都要工作到11点过。”冯翔的父亲冯德仁说。

  但与工作的繁重和压力相比,内心和情感上的忧郁更多地困扰着冯翔。

  “每次带人到废墟现场,都是很痛苦的经历。每次带人去北川老县城之后,他回家总是会长久地失眠。”面对弟弟的痛苦,冯飞除了安慰之外没有更多的办法。

  地震之后,冯翔停掉了原来用了7年的博客,在其新建的名为“残月苍山 青草故园”的博客空间里,题记的文字充溢着浓得化不开的忧伤:“我无法快乐,是因您不知我的悲伤有多深……”博客的背景音乐则是循环播放、曲风苍凉的《风居住的街道》。

  冯翔的身体并不算好,冯的家人表示,2008年年初时,冯翔就出现过头晕头痛、手脚发麻的情况,并被医院诊断为“心动过缓”。医生要求其静卧修养。其后,冯翔曾休假一个月养病。

  但地震之后,冯翔显然已经没有时间来关照自己的身体。据其亲人讲,震后冯翔一直无法安睡。“很多时候一两点才能睡着,早上很早就醒了。视力下降得很快。”

  在冯翔为数不多的38篇博文中,有9篇为零点左右所发,其中又有5篇发于3月17日以来的零时左右。

  破碎的家园让冯翔过上了一长段如其博客所言的“浮萍般居无定所的生活”。

  地震中,冯翔刚买了两年、价值18万元的房屋成为了一片废墟。2008年5月到8月间,冯翔和妻子只能不断游移在北川擂鼓镇临时搭建的棚屋、安昌镇集体宿舍和绵阳的亲戚家暂住。直到冯飞强行收回在绵阳出租的一套房屋,冯翔夫妇才算有了稳定的居住环境。

  但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中支离破碎的漂泊感,并非导致冯翔最终走向绝路的最重要原因。“孩子的死才是对他最大的打击。他一直没有从失去孩子的伤痛里走出来。”冯飞表示。

  失去爱子给冯翔带来的沉重打击在他的博文中随处可见。

  4月20日零点53分,冯翔离世前留下的名为《很多假如》的博文中写道:“……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儿子,那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会让你妈妈,把我的骨灰,撒在曲山小学的皂角树下,爸爸将永远地陪着你,不弃不离……儿子,你离开了,爸爸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憧憬,与您相聚,是爸爸最大的快乐……”

  而在早前的2月24日,冯瀚墨八岁生日当天,冯翔曾写下了博文《子殇行——献给我远在天国的爱子冯瀚墨八岁生日》。其间的语句同样流露着冯翔深沉哀重、无法解脱的丧子之痛:“我曾经以为我很坚强,但是我错了,我从来都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之中,没有真正走出过一步……”

  地震之后,在提及逝去的爱子——冯瀚墨时,冯翔曾对友人说:“我恐怕是过不去这个坎儿了。”冯翔在怀念爱子的博文中写道:对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粒尘埃,对我而言,你却是我的整个世界……

  冯翔和此前自杀的北川官员董玉飞很熟悉,相互之间关系很好。对于董的自杀,他曾多次表示过理解。2008年10月的一篇博文里,冯翔甚至认为:“从某个角度而言,玉飞兄的故去提供了一个范本。找到自己的爱子,照顾着他、爱护着他,不弃不离。”

  某种角度来说,孩子的离去已经在冯翔的心中埋下了最终弃世的因子。但面对外界时,冯翔却更多表现出另外一种迥然不同的状态。

  很多人在回忆起冯翔地震之后的表现时,都不相信其最终会选择自杀之路。“面对朋友的关心和询问,他经常会很爽朗地大笑,让人家放心。人们很难觉察到他内心真实的痛苦。”绵阳市文联的一位文友说,这让很多朋友认为冯翔已经度过心理的艰难期了。“但事实上不然。”该人士说,2009年年初,一次绵阳文友聚会上,冯翔喝了酒之后抱头痛哭。“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他的痛苦。”

  文人气质:不可承受之重

  “冯翔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在政府部门做事。”

  

  冯翔自杀之后,外界将其死因更多地集中在失子之痛、工作压力和一些其他因素。但事实上,性格是冯翔选择不归路的另一层重要因素。

  冯翔生前一位好友刘先生(化名),与冯翔是至交好友。“冯翔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在政府部门做事。”在刘看来,冯翔是典型的文人气质,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性格上也有着诸多不适应政府部门工作的地方。

  在此前刘先生与冯翔的多次聚会中,冯翔都表现出对于现有工作压力上的不适应。刘先生始终反对其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认为他的性格“还是在学校或者单独做文学比较合适”。冯翔也认可了这一点。但冯翔犹豫再三,还是表示虽然在工作中有很多压力和不为人所知的烦恼,但还是希望能好好工作一段时间。“他不想对不起那些给予他信任和欣赏的人。不想辜负上级对他的期望。在性格里他还是有着一些文人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情节。”

  冯翔用了12年时间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成长为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6年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的冯翔被分配到北川坝底乡小学。从当初的中师文凭一路靠自考拿到大学本科的学士学位,在冯飞看来,“弟弟一直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在冯翔的同学和朋友眼中,爱好文学的冯翔是一位“笔下有料”的才子。就读师范学校时期,冯翔就和同窗合出过一本诗集,冯翔的散文也经常发表在绵阳市和四川省内的一些报纸和文学刊物上。自杀之前,除了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这一身份外,冯翔另一身份是绵阳市作协成员。他写的一部30万字、反应羌乡风情的小说——《策马羌寨》在其自杀前已接近完稿,进入了出版前的准备流程。

  正是因其突出的文字功底,2005年,冯翔被借调到北川县委宣传部工作。同时他还兼任《绵阳日报》驻北川记者站站长一职。由于其文学才能,冯被誉为北川“第一笔杆子”。

  北川县委组织部一位人士表示,冯翔从宣传部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被提拔为宣传部副部长一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震后灾区干部伤亡严重,一线急需补充新干部;其次,冯翔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工作作风和能力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

  据悉,地震发生当天,冯翔接受县里的安排,本是准备在当天下午两点半出发到北川漩坪一带,开始其小说《策马羌寨》的写作。按照北川县对文化领域的规划,该小说的创作是当时北川县委宣传部2008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就在出发之前,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冯翔立即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

  一线救灾时,冯翔在余震中徒步两天带领部队官兵到大山深隔的坝底乡查看和收集灾情,然后再徒步返回县救灾部汇报。此后他参与了大量的一线救灾工作,以及宣传部门组织的震后地震原始资料收集和媒体采访协助工作。

  在地震中,冯瀚墨遇难身亡,冯翔的妻子也身受重伤。“冯翔在救灾期间只在救护站照顾了妻子两天,其余的时间全在灾区一线。”冯翔的一位宣传部同事表示。

  2008年6月18日的北川重建工作会议上,冯翔成为当地新提拔的78名干部中的一员,就职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一职。

  冯翔曾对朋友表示,希望能在宣传部再做几年,然后争取调到一个相对清闲的职务上去。但现实、烦琐而细致的工作中的很多事情,以冯翔直率的性格都难以平静地去面对。

  据冯翔的一位朋友讲,此前曾有一家电视台来北川拍摄,主题是想拍北川人民在地震之后的感恩。“他们设计的方案是让北川人捐献眼角膜。”对于电视台设计的这种表象化道具,冯翔表现出极端的不满和厌恶,直斥其为“无良”。

  在工作中积压的诸多烦恼和压力,冯翔一直无从化解。他曾经托付一个同学,想找一个心理医生帮助自己进行疏导,但由于工作繁忙,最终也未能实现。

  “在现实中,冯翔有很多烦恼,当生活、工作的许多压力和负面情绪积累得太多而无法疏导时,死亡也许是其唯一的解脱方式。”前述冯翔的朋友说。

  待解之谜:“您”是谁?

  冯翔与朋友之间友情上的割裂,在特定的场合下对冯翔的情绪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4月21日,设在安昌镇北川县委县政府临时所在地的大楼里气氛肃然。5楼县委宣传部的房间里,冯翔生前的同事神情凝重而缄默。“512”室,在这个与汶川大地震日期相同的办公室里,冯翔度过了人生的最后11个月的工作时光。

  冯翔生前的多位朋友提起他时都忍不住泪水四溢。“他性格一直坚强耿直,为人侠义心肠。”冯翔在盐亭师范学校就读时的同学魏晓红说。

  而冯翔自杀之前,在网络上写下的题为《我只告诉您三点》的日志则像一个巨大的疑团。

  “不要逼我,真的,不要逼我。好不好?”冯翔语气悲愤哀伤,而其文章所言说的对象,是一个没有任何身份说明和来历的“您”。

  正是这篇日志引起了外界对于冯翔自杀原因的诸多猜测。许多网友相信是有一种外在的力量胁迫着冯翔,使其无法承受而导致其自杀。网上舆论沸腾,要求当地政府彻查冯翔所说的“您”是谁。

  有观点认为,从冯翔该文中“我活着,只是因为我相信朋友,相信友谊,求您,不要把我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在它背后把残忍的一面撕裂给我看”这样的字句揣测,这个“您”,可能曾是冯翔的一位多年至交。

  此前的4月8日,冯翔在《清明记忆的碎片》一文中,明确提及他与一位至交好友友情的分裂。“在清明,与多年的至交有了裂痕,经历了那个黑色的五月,经历生与死的痛苦,这一切于我已没什么。我不怪他,要怪只怪这个浮躁的世界。”

  对于这个引起广泛猜测的“您”,冯飞表示,这个“您”他大致知道是谁,默认了其为冯翔朋友一事。

  “整个事情我都了解,请外界不要过多猜测。”冯飞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不愿意由此而产生舆论上的暴力。冯翔与朋友之间的友情上的割裂,在特定的场合下对冯翔的情绪起到了放大的作用,“他自杀的原因还是多种因素聚合导致的。主要还是丧子之痛和工作上的压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