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年前上海证交所开业首日电脑撮合成交第一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23:24  青年报

  一声锣响进入红马甲年代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已经开展了4年的股票柜台交易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交易所时代。

  随着第一声的开市锣响,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海通证券卖出的50手电真空股票被申银证券成功买入,这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电脑主机撮合的第一笔交易。除了夺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首单之外,申银证券还包揽了首日“成交额第一”的桂冠,而为申银创造两项殊荣的就是证券市场第一代“红马甲”——郭纯。

  19年前,黄浦路15号的交易大厅里,“红马甲”们的工作常态是争分夺秒地下单,场内充满着紧张与忙碌的气氛;而19年后,随着无形交易席位的推广,陆家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厦里再也见不到这种场面了。

  本版撰文 丁艳芳

  见证首单

  16号红马甲抢跑道成首日“双冠王”

  1990年12月19日,黄浦路15号,原本是老上海最摩登的浦江饭店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仪式正在举行。虽然现场云集了许多平日难得一见的高官与名人,但交易大厅中的红马甲们却无心观礼,他们此时就像赛场上的短跑运动员,上证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手中的锣锤就是发令枪。

  11点钟,当尉文渊手起锤落的那一瞬间,场内25家机构的红马甲立即爆发“指战”。仅过了57秒钟,就有人兴奋地叫到,“电真空,成交了!”交易大厅中央的电子显示屏显示,16号申银证券席位买入50手电真空成交,卖出方是海通证券,成交价格为每股365.70元。

  第一时间从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确认成交信息的16号红马甲郭纯,是当年申银证券驻交易所的首席代表,这笔交易正是他在锣响瞬间输入的买入指令。新民晚报的记者孙卫星在当天的报纸上写道,“一名身穿16号编码红马甲的经纪商在交易大厅奔跑不停,他拨开其他经纪商的‘重围’,赶紧与中介经纪人办理成交手续,显得胸有成竹。”

  最终,郭纯代表申银证券成功拿到了两个“第一”——上证所开业首笔交易,电真空365.70元,买入50手;开业首日交易额第一,来自申银证券的成交额占当天上证所1030万元总成交额的20%。

  记者寻访

  盯紧第一锤万事俱备只待敲“回车”

  2008年12月19日,在上证所成立18周年的这一天,记者在常熟路171号申银证券总部见到了郭纯,如今的他已在申银万国(香港)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工作了十多年,今年5月又出任申银万国国际业务总部的总经理。说起18年前的今天,时光仿佛回到了当年。

  成功绝非偶然,上证所开业前夜,时任申银证券总经理的阚治东特意找到郭纯,提出了要争做上证所开业首日第一单、成交额第一的目标。对于成交额第一,郭纯心中有一定的把握,就凭手中已有的数十份委托单,不难达到目标。但对于抢下首单这个任务,郭纯还是费了一番思量。上证所开业首日共有8只股票和22个债券品种上市,“老八股”中盘子最大、成交相对活跃的是电真空,针对这个特点,选定电真空作为第一笔下单的对象。除了选好品种外,下单时间也至关重要。郭纯在开市锣响之前就发现交易系统已经可以输入买卖信息了,但他明白锣响之前发送的信息必定无效,便悄悄先将代码、价格、股数等内容输入系统,只待锣响敲击回车键即可。

  上证所开业之日,几乎所有的单子都要求买入,抛出者寥寥,那卖出的50手电真空来自于海通证券的自营盘。而郭纯“抢”到的这50手电真空的真正买主则是两位普通市民,按照时间优先原则,排在第一位的张先生是在19日清晨6点到申银证券排队委托按照市价买入40手电真空的,他如愿以偿;第二位顾先生则是委托买入20手,最终只成交了10手,有意思的是这位顾先生当年还是一位经济记者。

  回顾历史

  抽签定编号剩余最后一签竟是“01”

  说起“红马甲”的编号还有一段故事,在确定“红马甲”序号时,各家机构提出了不同的编号方案,最终以抽签方式决定席位号。在25个号码中,申银证券抽到16号,抽签所剩的最后一张恰恰是01号,由浙江证券获得。

  刚开业时,上证所还未完全实施无纸化交易,“红马甲”就像站在第一线的前锋,不仅要与其它红马甲拼速度,还必须保证输入的信息准确无误,即使在电脑中获得成交信息后,还需要手工填写单据,跑到交易大厅中央的“黄马甲”那里盖章确认。如果一天之内的成交笔数比较多,那可就苦了自己的一双脚。就拿上证所开业首日来说,郭纯为了抓紧时间做交易,在自己的席位和“黄马甲”柜台前来回冲刺,申银总经理阚治东在收盘后打来电话,请他回去参加公司的庆功会,郭纯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实在走不动了!”

  19年后,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已从最初的25家发展到了117家,上市股票品种也从8家增加到864家。

  记者手记

  “红马甲”培训班就是“黄埔军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红马甲”曾经代表着一群具有神秘感、高收入的、甚至是能够对市场行情起到很大影响的风云人物,上证所举办的最初几届“红马甲”培训班在证券业界被称为“黄埔军校”。因为在证券市场成立的早期,“红马甲”的下单效率是券商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红马甲”自然成为券商争抢的对象;同时,各券商驻交易所首席代表还掌握着公司的自营资金,可谓责任重大,他们做出的重大买卖决定很可能会影响这家券商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在国内国外都屡有发生。

  但在郭纯心中,“红马甲”的生涯另有一番酸甜苦辣,交易环节手工操作的繁琐,对于下单速度、准确度的严格要求,加班加点睡办公室的艰辛,这些都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在上证所成立之初的3年里,各家券商门口常常排起长龙,场内“红马甲”的耳朵几乎都离不开电话,连上厕所都要跑着去,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双重压力。

  如今,“红马甲”也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虽然上证所仍然保留着交易大厅和“红马甲”席位,但这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沪市单日成交量与18年前已是天壤之别,但安静的交易大厅不可能再出现当年的情景了,激烈的买卖对抗不再通过“红马甲”们之间的比拼来实现,证券交易已过渡到了无形席位时代,“红马甲”从一线的先锋部队转变成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后备部队。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