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6年前第一只境外注册的上海发展基金在港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23:23  青年报

  私人股权基金试水上海滩

  在近几年我们的目光被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大举收购内地企业所吸引时,事实上,早在16年前,上海就有了第一家在境外注册并上市的共同基金——“上海发展基金”。

  肩负着促进内地金融开放、扩大引进外资渠道、推进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使命,上国投摸索出了一条到境外创办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沪光)、发行共同基金(上海发展基金)、投资于内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的引资新路,率先在PE领域迈出了金融创新的第一步。

  十多年来,通过几代“基金人”的不懈努力,从早期投资的“教训多过经验”、付了不少“学费”,到如今同类基金中的硕果仅存,上海发展基金在不断的失败到成功的磨砺中累积了诸多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与运作经验,为业界做了一个最生动的样本和实例。

  本版撰文记者 沈韬 余培福

  记者寻访

  第一次提出“共同基金”引起合资意向

  在凯雷投资的携程网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获得超过14倍的巨额回报,摩根士丹利组织的银团因投资蒙牛而获得高达500%的投资回报,软银亚洲助推盛大网络海外上市从中获利5.6亿美元,以及新桥资本大举收购深发展17.89%的股权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被一个名词所充斥——私人股权投资基金。

  事实上,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就有了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它就是上海第一只在境外注册并在香港上市的PE基金“上海发展基金”。

  为了揭开上海发展基金的“身世”秘密,记者寻访到了上海发展基金的基金管理方沪光国际投资管理公司的合资方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在九江路111号上投大厦,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沪光现任董事长林彬和当年沪光基金的筹备人之一、第一任董事长谢宗锵,沪光的第二任副总经理瞿承康,以及原上海国际集团金融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金志,先后向记者忆述了16年来沪光基金从诞生发展至今的苦与乐。

  提起这第一只在境外注册并上市的共同基金,要从1991年10月在锦江小礼堂召开的一次国际金融研讨会说起。在会议上,作为此前已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发行了5次外债的上海投资信托公司的代表,谢宗锵总结了成功的引资经验,谈到今后的打算,就有人提出了要发展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其实不是我提出的,因为我也不懂。”谢宗锵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纠正着。其实,他们所说的“共同基金”并非现在意义上的封闭式、开放式基金,而是指已在海外流行的私人股权基金。但当时,对于这个名词,国内的很多人都是头一回听说。但这个提议却被与会的一家台资公司听到了耳朵里,这就是上国投后来的合作伙伴台湾润泰集团。润泰的李湘伟先生主动找到谢宗锵,称润泰在台湾有丰富的发行共同基金的经验,对于同内地金融机构合作发行基金十分感兴趣。

  于是,双方开始探讨研究发行事宜,首先上海方面先组团到海外学习考察。这个5人的考察团由谢宗锵带队,应新加坡金融局的邀请,第一站去了新加坡,差不多一周后转至香港。在那里,润泰集团的专家组成了一个特别的“讲师团”,专门给上海来的考察团讲课,介绍台湾有关共同基金的情况。当时已66岁的谢宗锵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做着笔记,足足记了厚厚的一大本。

  但是,当计划上报到人行时,总行却称国内对基金暂时不开放,“要先办证交所,基金以后再说”。总行不同意在内地发,只能动脑筋到香港办。而此时,两岸关系刚刚开始“融冰”,正处于一个微妙的阶段,16年后,曾经在市体改办工作的金志点破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在汪道涵的极力推动下,上海市政府研究后认为,两岸合作发行共同基金有着很重大的意义——首先就是能够极大的促进内地的金融开放,其次有利于两岸的对话,第三是有利于推动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最后也能学习到国际上先进的基金管理、运作经验。

  基于这些考虑,沪光基金最终得以催生。

  见证首单

  双方一拍即合“结良缘”绕道香港上市

  由于台湾方面仍有很多人不赞成与大陆合作发展金融,于是,润泰集团利用其在海外的子公司光华国际有限公司,上国投则以公司在日本的代表处ATS的名义,于1993年初共同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香港沪光国际投资管理公司。

  “在当时的市场中,钱和项目哪个稀缺?其实不是钱,而是项目!”瞿承康指出了当时双方合作的前提,正是看到了对方拥有的优势——台方善于招募资金,而上海方面则能拿到大把的项目;内地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而润泰则预见到上海将成为内地经济大发展的龙头,欲分享长三角发展的巨大商机。于是,双方各取所需,走到了一起。

  也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所长,沪光基金配备了当时十分眩目的管理层队伍:由上国投的高级顾问谢宗锵出任董事长、俞梦兰任副董事长,当时被称为台湾“红顶商人”的尹衍樑和上国投的副董事长、总经理鲍有德做高级顾问,总经理则由西点军校出身的南国熙出任。

  1993年中,上国投和台湾润泰发行了上海发展基金,在境外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长三角地区。即基金不超过25%的资金可在港投资于在任何市场上市的中国概念股,75%则用于上海及江浙一带的直接投资项目。

  然而,与国际上私人股权基金的一般做法不同的是,上海发展基金选择了上市。对于记者的疑问,瞿承康解释,“这是当时基金的投资人提出的要求——基金上市后便于投资人资金的退出。”

  由百富勤、大和证券、野村国际等大牌承销商组织的海外路演,从1993年10月开始,到美、日、中国香港、新加坡及欧洲兜了一大圈回来,募集了9635万美元。1993年11月30日,上海发展基金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总规模为9635万美元的上海发展基金,发行价为10.40美元一股。上市后,基金的交易量很小,市价也始终围绕9.60元的净值窄幅波动。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上海发展基金一路下滑至6、7元左右,直到2000年,发生了一件事。

  美国的一个股东,对于上海发展基金的投资表现不满,于是联合了一些欧美股东(约占40%的基金份额)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推翻基金管理公司,改选董事会。为此,上国投联合了亚洲投资者等基金的大部分股东“备战”。股东大会从清早一直开到了晚上6点,最后投票表决的结果是:管理公司赢了!

  虽说要求改选董事会是基金公司中的正常现象,但由于部分股东“搞政变”,还是造成了其间上海发展基金的市场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波动,也因此闹出一个小笑话:由于港股多数是用港币做计价单位,而上海发展基金比较特殊、是用美元计价的。有投资者误将上海发展基金看作是港币单位,又听说沪光基金管理公司有大事发生,一看基金价格“很低”,就十分兴奋地买入抄底。结果,短时间内,基金价格就被大幅炒高,基金的一些老投资者也因此得以意外解套。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