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上海金融市场创新纪实 > 正文
首批债民半夜排队买企业债
■见证时刻:1987年1月7日
■见证人物:原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处长周家渊、副处长吴言涛、原锦江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过仁岳
■见证地点:建行上海市分行17个支行和新增的6个网点
1987年1月7日。在上海的金融发展史上,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经央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上海第一张面向社会个人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开始上柜认购。
锦江集团作为上海首家发行企业债券的公司,在目前所能查到的很多文字资料里,却没有记载,多数金融书籍都把上海金山石化的30万吨乙烯债券当成了“第一”。在历时两个多月的采访中,记者从锦江集团到上海金山石化,从银行博物馆到原央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管理处年届80岁的处长和副处长家中,一次又一次地寻访,一次又一次地核实,终于找到了历史的真相。
本版图文 记者 于舰
见证首单
半夜排“长龙”5000万债券一天半售空
上海的1月,差不多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上海第一张企业债券就是在这个时候向社会公开发行的。20多年前,老百姓还不能像现在这样在家里上网就能方便地购买各种各样的金融理财产品,所有人都要揣着最大面值仅为10元的人民币到银行门口去排队。半夜起来排队,队伍“神龙见首不见尾”,仅用一天半的时间就抢购完锦江集团5000万元的企业债券,这是上海第一批“债民”们写下的历史。
为了此次采访,原锦江集团财务公司总经理过仁岳特意从苏州老家带回他那本珍藏了20多年的录像带,里面完整地记录了当年锦江集团发行企业债券时的情景。从录像中可以看到,这一天一大早,上海的第一批“债民”们穿着冬日的棉衣,脸上洋溢着喜悦,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待在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门口购买锦江集团的企业债。在画面中,有一位中年男人是骑着自行车早晨赶来的,但那些半夜就赶去的人已经把队伍排得很长很长。他望着长长的队伍感叹自己肯定是买不上了,准备的1000元买债券款不得不又存回银行。
人们常说借钱难。那年头,人们争当企业债主的原因归结起来还挺复杂,首先要有对企业的信任,还有百姓支持国家重点企业建设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最后更实际一点的就是企业债券有比银行更高的利息,而且这个利息还是“固定利率”。
过仁岳对记者说,第一批锦江集团企业债的总规模为5000万元,时间期限为一年,年息为9%。记者特意从银行的历史资料中查询到,在1987年,商业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为7.2%。算下来,锦江的企业债要比银行高出1.8个百分点。
过仁岳说,发行企业债券的当天他起得很早,特意来到企业债发行的现场查看,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17家支行和新增的6个网点都排满了人,这让他非常感动。作为公司财务的主管人员,他内心的最大感触就是:要好好利用这些从百姓手里借来的钱,使其效益最大化。
事实上正是如此。
一年期满后,“债民”们都从锦江集团领回来了他们的本金和利息。而锦江集团也因为发行企业债券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这一方式让公司尝到了甜头,一期5000万元债券到期后,公司紧接着于1988年1月10日又发行了时间期限为三年的二期企业债券,年利息为10%,发行时还增加了购买满500元就可以获赠锦江乐园一套全票的“促销活动”,以回馈老百姓的支持。认购场景如一年前,火爆依然。
记者寻访
培训点现钞为企债发行做全面准备
当年锦江集团在申请发行企业债券时,很多程序上的管理条例都是空白。在原央行上海市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副处长吴言涛家中,记者看到由他于1988年编写的书里,详细记录着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管理法规和发展历程。他说,由于在1984年8月10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所发的第58号文件批转试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在1985年1月2日,又补充向社会发布了《发行股票十问》,就在那“十问”中,第一次提出“如果不以股票形式向社会融资的企业,即要发行企业债券,比照股票的管理办法处理”。
吴言涛说,在第一批企业债券酝酿发行时,央行上海市分行一边在做着审批的工作,一边也在编写完善着企业债券管理方面的条例。在吴老编写的那本发黄的小册子里,记者看到,1987年5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的实施日是1987年7月1日。正式的企业债券管理办法实施的时候,上海的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了。
在锦江集团为发行债券于1986年12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建行上海市分行的领导还如此表示,“不久建行的信托公司将批准成立,发行的债券资金就由这个信托公司来进行流通”。
可见,伴随着上海第一家企业债券即将呱呱落地,上海金融市场上与之相关的很多配套条件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
过仁岳对记者说,在当时的上海,对于发行企业债券,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对人行上海市分行来讲,也是一项新的尝试。他拜访了时任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的李祥瑞,与他多次交换意见,沟通情况;副行长周芝石,行长助理朱小华都参与了这项工作。后来央行就责成金融行政管理处具体操作办理。当时央行的工作人员对企业发行债券审批非常严格,主要是审查资金的投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偿还能力,因为毕竟这是牵涉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事情。
在央行上海市分行对锦江集团深入了解后,觉得锦江集团的立项符合规定,经营能力很强,于是最终批准其发行企业债券,由建行上海市分行为其代理发行。
建行上海市分行决定全力以赴支持此次债券的发行,分行的17家支行全都设立发行柜台,同时又增设了6个服务网点。那个年代,建设银行由于主要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贷款任务,平时的现金流量远远不如其它专业银行,所以在现金的收缴手续办理上,唯恐不够熟练,为此还专门办了一期收现点钞培训班,并添置了若干台点钞机,做全面的操作演习。
回顾历史
企业融资难向民众借钱不只靠银行
过仁岳对记者说,锦江集团在上世纪80年代组建成企业集团后,发展速度空前,其所属的企业不仅包括酒店,而且还涉及汽车、航运等等,其服务业务不仅在国内,而且还远涉重洋发展到了国外。为了达到更高速度发展集团经济的目的,依靠集团本身的自有资金,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全靠银行贷款,资金来源也非常有限。在这种状况下,集团想到多方开辟融资渠道,向社会进行融资。
当年在央行上海市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做处长的周家渊对记者说,在1986年的上海,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呼之欲出。在周家渊当年的工作日记本上,还清楚地记着在1986年8月1日,当时的金山石化公司就有人到央行上海市分行询问关于发行30万吨乙烯债券的事了,金山石化可以算是最早申请发行企业债的公司。周家渊说,当时从央行上海市分行的角度来讲,考虑到企业发展需要尽快融资,基本的态度是支持企业发行债券的。
吴言涛正是当年经手办理审批企业债券的主要当事人。在吴老的家中,珍藏着许多上海第一批企业债券的票样。他说,为了促进企业的融资需求,上海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方面,有许多自己的想法,产生了许多具有特色的“上海创造”。
他拿出一沓上海不同类型的企业债券票样一一给记者讲述。锦江集团,第一家面向社会个人发行债券的公司,而且在所有票样中,锦江集团的企业债券也是唯一一张竖版形式的;俗称的上海金山石化,第一家既向社会个人也向企业发行债券的公司,而且归还的形式不仅是本金加利息,还有柴油等实物形式;上海市有色金属总公司,第一家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上海水泥厂,第一家发行企业贴现债券的企业……如果把这些票样连在一起,就是一部上海企业债券早期发展的画卷。
对于发行企业债的意义,吴言涛说,过去企业需要钱就只能找银行,没有第二个地方。银行受货币调控政策影响,有时资金比较紧张,企业就拿不到钱了,发展就受到影响。而向社会发行债券,企业不再只靠银行,靠老百姓等社会资源来发展,就灵活多了。
记者手记
只面向个人锦江抢先金山石化发债
在一次关于锦江集团财务公司的采访中,无意间看到锦江的一名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竖版的锦江集团企业债券,他自豪地对记者说,“这是上海第一张企业债券”。由此便记在心中,但是寻访求证它为“第一”的过程并不容易。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上海第一家发行企业债券的公司是上海金山石化。而且,这种表述也出现在上海金融志、上海地方志等权威资料中。
在80年代末,国家重点支持大型项目建设的方针宣传颇多,因30万吨乙烯项目向社会发行的企业建设债券规模比较庞大,而且形式多样。但记者在两个多月的不断查证中,发现真实的历史却是在上海金山石化企业建设债券上柜的前半个月,锦江集团即迈出了企业债券发行的第一步。
时任锦江集团总经理的任百尊,这个企业经营的“大厨”把个“大饭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不仅仅在酒店服务的专业业务上开创了很多第一,而且在集团的资本经营方面竟然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上海第一家建立财务公司的企业,上海第一家发行企业债的企业。
已80多岁的吴言涛应该说是上海企业债券的主要见证人之一。他说,金山石化和锦江集团的企业债券准备工作差不多是同时进行的,由于金山石化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相对较大,既向个人也向企业发行,而且返还的方式也较复杂,所以在审批和发行时间上就较锦江集团晚了一步。在他提供的这两家公司债券票样的背面章程上,锦江集团企业债券的审批文号是[86]沪人金债23号文,而上海金山石化的债券则是24号文批准发行的。
当1987年1月7日锦江集团的企业债券和1987年1月20日金山石化的企业债券发行结束后,上海的开创性做法成了全国的典型,吴言涛后来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有关会议上,曾就企业债券的发行情况,向全国介绍了“上海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