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2年前建行与41家外国银行签乙烯项目贷款协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23:16  青年报

  22年前建行与41家外国银行签下30万吨乙烯项目贷款协议 建设项目首次向海外融资

  上世纪70年代末,“洋跃进”中引进的大量设备纷纷搁浅,其中有一套30万吨乙烯装置也在南京的场地上“晒太阳”。1983年5月国家计委发出该套装置明确定点上海建设的通知,随后逐渐形成筹措资金“找国内外市场”的思路,由建行上海分行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国际融资的方法筹集资金,其中海外融资共5.21亿美元。这是内地的建设项目第一次向海外银团敞开“大门”、进行大规模融资,从而在投资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后,以该境外融资业务为起点,建行上海分行为宝钢、上海电力、上海焦化厂、轨道交通三号线、浦东国际机场、东方航空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筹措外资,为上海建设作出贡献。

  本版撰文 记者 郭廷炜

  ■见证时刻:1987年6月15日

  ■见证人物:原建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史万钧、副总经理邱镕炯

  ■见证地点:虹桥路1921号上海西郊宾馆

  见证首单

  300余人见证与41家外国银行签约

  1987年6月15日上午10点多,上海西郊宾馆会议厅内,一张长长的桌子已经铺就,来自各国的42家银行的代表在桌前就座,在42本贷款合同上慎重地一一签署——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东京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为干事行(牵头行)的共41家外国银行签署1.5亿美元、101亿日元的外汇银团贷款和2630万美元的意大利出口信贷协议。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及日本兴业银行会长池浦喜三郎等中外人士300余人见证了这一历史场景。

  签约仪式持续了1个多小时。上海建行参加签约仪式的老领导们回忆,当时气氛非常隆重。“按干事行、副干事行、参加行的顺序排位子,隔夜前我们将文本签字的流转过程都演习了一遍。”原上海建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邱镕炯当时在集资办公室工作,他说,那次的仪式规格高,当时的很多领导都参加了,安全工作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上海30万吨乙烯一期工程的顺利建设,后来国务院总理李鹏同意该项目继续向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1989年2月28日,上海建行再与日、美、荷等国家和地区的29家银行签订总金额1.28亿美元的两项银团贷款合同;1989年12月1日,建行总行授权上海建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与意、法、荷、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9家银行签订利用意大利出口信贷5600万美元购买乙烯设备的贷款协议。至此,上海建行为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两个阶段筹集外资共5.21亿美元的任务。

  记者寻访

  项目花落上海业内喻为“四小姐出阁”

  原建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史万钧对30万吨乙烯工程境外融资工作了如指掌。他说,这一工程落户上海被业界形象比喻为“四小姐出阁到上海”。

  事情要追溯到1978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四套30万吨乙烯装置,到后来剩下最后一套还堆放在南京扬子江石化公司场地上“晒太阳”,不但没有发挥作用,还要每年花费数百万元的维护费。1982年,上海建行受总行委托,牵头组织对石化企业投资效益情况的调查。

  调研结束后,总行以《情况反映》向中央和有关部门上报“上海石化总厂规划中的三期工程(30万吨乙烯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1983年5月5日,国家计委发出《第4套30万吨乙烯装置明确定点上海建设的通知》。至此,全国各地近10个省市争夺的“四小姐”项目“花落”上海。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计委、石化总公司商定,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在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高桥化工总公司和新建的上海氯碱总厂3个点同步建设。但数十亿的建设资金无法在“七五计划”盘子中解决,根据自行筹集资金的精神,上海建行提出请总行授权上海建行为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统一筹措建设资金的设想。1986年8月26日,国务院领导在国家计委的报告上指示:“上海30万吨乙烯资金筹措是一项改革,有关方面应予支持,以取得经验”。上海建行立即组建30万吨乙烯工程筹资领导小组和集资办公室。

  记者手记

  谈判斗智斗勇为筹资花费大量心血

  金融创新没有先例可循,不仅需要有创新精神,还需要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30万吨乙烯工程筹资是建行第一个境外融资项目,从建行的高层领导到集资办公室的每一位具体工作人员,大家齐心协力,花费了大量心血。有一次对贷款协议条款的谈判一直持续到午夜,中方代表的家属急得半夜跑到九江路建行上海分行办公地点去找人。

  经过艰苦谈判,建行于1987年与41家外国银行签署贷款协议后,得到国际金融界的高度重视,也引起境外媒体的关注,香港《信报》、《日本经济新闻》等都有报道,《信报》评论:“建行要求的贷款条件已十分苛刻,成为外资银行的鸡肋。”意指贷款收益对外资银行过于微薄。

  在整个筹资过程的谈判中也充满斗智。史万钧说起一次和法国银行就利用美国出口信贷谈判时,对方要求“设备一从纽约发出,建行就必须付款”。而建行方面认为,“按信用证业务惯例,建行作为开证行在收到单据后方能付款,其他外国银行也如此。”双方对此发生争议。该行驻上海代表是位波兰人,居然不登大雅之堂地说:“这就好比一个男人娶了两个老婆,两个老婆的要求可以不同。”史万钧也只得不无揶揄地回答:“但你知道,两个老婆都是女人,有其共同点。”——当然,最后法国银行的纽约分行拍板时同意了建行的条款。

  回顾历史

  手持“尚方宝剑”敞开融资“大门”

  1986年11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上海建行可以根据借款人的委托,办理30万吨乙烯项目的对外借款和担保业务。上海建行即组建外资处,并与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40多家银行接触、询价、反复洽谈。

  史万钧回忆说,“消息一传出,门槛被踏破。外国银行纷纷上门来询问,我们趁机让他们都发书面方案来,货比多家后选择各行的优先条件形成我们的底线。”其间也有外国银行问道:“中国对外筹资有10大窗口,建行并不在列,建行筹资合法吗?”史万钧回答:“这次对外融资,我们持有国家计委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特批的‘尚方宝剑’。建行虽不是窗口,但却是敞开大门!”

  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持续了4年,筹资工作分内外两部分。其中,筹措海外资金分两阶段,共吸引5.21亿美元外资及时到位。

  30万吨乙烯工程正式投产后,上海石化工业上了新的水平。但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并不满足,他们着手通过技术改造将乙烯生产能力从30万吨扩大到39万吨,需要外汇资金8183万美元。1996年5月,该公司与上海建行再签订合作协议。上海建行于1997年和1998年两次牵头组织美国花旗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住友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组成银团,向上海石化发放外汇贷款,确保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需要。

  上海建行通过成功地为30万吨乙烯工程国际融资,成为建设银行系统国际金融业务的先头部队。多年来,上海建行以出口信贷、政府混合贷款、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双边贷款等方式,为宝钢、上海电力、上海焦化厂、华虹NEC、轨道交通三号线、浦东国际机场、东方航空、上海航空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筹措外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有重要一席。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