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家外资银行开始对境内居民开办人民币业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23:14  青年报

  市民能把钱存进外资银行了

  2007年4月23日,汇丰、渣打、花旗、东亚四家外资银行首次在上海开办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这在上海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第一次,更是建国50多年来的第一次。同时,这也是中国加入WTO5年后,金融业对外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财经事件。

  对上海乃至中国金融业来说,一个崭新的篇章就此展开。青年报用一个多月时间精心策划、反复推敲,最终以亲历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方式,收集齐了4张外资银行首单。

  本版撰文 赵缜言

  ■见证时刻:2007年4月23日

  ■见证人物:时为青年报记者徐宏文、李刚、石凯峰、戴劲

  ■见证地点:花旗银行上海浦西分行(外滩)、汇丰银行上海分行(陆家嘴)、渣打银行浦西支行(南京西路)和东亚银行静安支行(南京西路)

  见证首单

  守候一夜本报4记者集齐首单

  2007年4月23日凌晨,本报社会部4名记者徐宏文、石凯峰、李刚、戴劲,按照报社事先策划,分别守候在花旗银行上海浦西分行(外滩)、汇丰银行上海分行(陆家嘴)、渣打银行浦西支行(南京西路)和东亚银行静安支行(南京西路)4家银行门口,等待外资银行为本地居民开出人民币零售业务的第一单。

  当晚,站在南京西路1576号东亚银行网点前的徐宏文,怀着激动的心情守候了一夜。9点银行开门,徐宏文第一个跑了进去。在柜台上办理了开户手续后,工作人员马上递来厚厚的一叠材料,共有9份资料要填写。25分钟后,办好了存折。

  陆家嘴环路1000号的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第一天开业的8点30分,银行员工全部到齐。8点58分,石凯峰作为一位普通的上海市民,排在办理人民币个人业务的第一位。9点30分,开户完毕,银行工作人员热情招呼记者前往休息区享用糖果和咖啡。

  面向外滩的街道似乎总是先于这座城市苏醒。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和平饭店北楼1楼的美国花旗银行上海浦西支行,在清晨6点已是人流熙攘了。8点30分,李刚也以普通客户的身份第一个进入营业大厅。8点55分,比正常营业时间提前5分钟,一位理财顾问开始了一对一的业务接待,不久后便开出了第一单。

  上午9点整,戴劲走进南京西路1565号的渣打银行浦西支行,成为这里的第一个本地居民人民币业务客户。在客户理财顾问的陪同下,只存入了象征性的1元钱。

  从而,这4名记者成为4家外资银行上海地区的第一批本地客户,收齐了这4张极具历史意义的存折或账号卡片。

  记者寻访

  引入竞争逼升中资行服务质量

  2007年3月29日上午,时任上海工商局局长方惠萍同时给四家外资银行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同时成为中国最早的外资法人银行。之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外资行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

  当时这四家外资法人银行在挑选中国区总部时,包括北京、广州等很多城市都抛出了橄榄枝。外资银行设立地区总部的选址,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地位。汇丰银行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翁富泽说,“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上海,就是冲着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去的;此外,市政府当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关怀”。

  再次来到东亚静安支行,时间为2008年10月23日,恰巧是这家网点开业的一年半以后。支行行长王维琦接待了记者,他对开业首日的情况仍记忆清晰,“开业当日市民来的人不算很多,反而媒体特别关注,电视台、平面媒体还有国外记者都来了。”王行长至今还记得开业时的细节,“是你们青年报的记者徐宏文第一个跑进来的,抢得了这第一单。”

  一年多后的一个晚上,当徐宏文回想起这段经历时,他说,那时感兴趣的只是外资银行的服务、门槛以及获取“第一单”。现在,对于外资银行的争议仍然很多,但每次争议都是一个进步。从效果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大大推动了中资银行走向现代化服务的进程。

  记者手记

  成为展品四存单见证金融发展

  早些年,大多数人恐怕对上海即将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还似懂非懂,而今,我们离这个目标已越来越近。现在,外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上海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迈向国际金融中心,增添了一个重要砝码。

  从2007年4月23日可以对境内居民办理人民币业务开始,外资银行正式享有了“国民待遇”。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对上海乃至中国金融业的开放都有着巨大影响。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银行“走进来”,给内地金融市场带来更多具有雄厚实力的跨国竞争者,从而改变了内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格局,更提高了银行业为经济服务的能力。

  2008年12月18日,青年报财经新闻中心一行14人,一同参观了“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硕大的展厅内,青年报集齐的四张外资银行第一单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众多市民争相在展台前拍照纪念。这不仅是因为四张外资银行首单的珍贵,更是因为它是见证了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物证之一。

  回顾历史

  目前在沪外资行存款余额逾百亿

  改革开放后,从1979年开始,外资银行在大陆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979年,央行允许外资银行在境内设立代表处,两年之后的1981年,当时已有31家外国机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1985年,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90年8月,颁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

  第二阶段,1994年,颁布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1996年,颁布《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方法》,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服务对象限于外资企业和境外居民。1998年8月,批准深圳为第二个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1999年7月,发布《关于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的通知》,放宽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客户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的规模限制。

  第三阶段,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在上海、深圳等四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2006年11月,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2006年12月,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2007年3月29日,汇丰、渣打、东亚、花旗四家外资银行获得上海市工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首次取得中国企业法人地位。

  截至2008年6月底,上海已有375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其中,17家银行将其在我国的境内法人总部设在上海。至9月末,在沪外资银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100亿元。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