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3年前在上海建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22:59  青年报

  打破银行资金调配“大锅饭”

  10年前,在外滩15号,借用了外汇交易中心的现成系统,全国银行间资金拆借中心操作室顺利投入了运营。

  本版图片翻拍自《上海改革开放二十年·金融卷》

  ■见证时刻:1996年1月3日9点35分

  ■见证人物: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汪德顺、原上海融资中心总经理陈人俊,现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刘彦琳

  ■见证地点:中山东一路15号

  比全国拆借中心早了十年,在1986年9月1日,我国第一家资金拆借的有形市场——工行上海分行短期资金市场就已在北苏州河路100号诞生。

  外滩15号,这幢百余岁的老房子仿佛此生就注定与金融结缘,在改革开放的第18个年头,又一次见证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第一单。

  为各金融机构间有效融通短期资金、进行资产管理提供平台的同业拆借市场,最初仅是指银行之间相互借贷短期资金的市场行为,而随着最近十年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同业拆借中的“同业”已远远超越银行业,在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加入市场之后,信托、金融资产管理、金融租赁、汽车金融、保险、保险资产管理等六类金融机构在2007年首次获得了同业拆借市场的准入资格。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在沪建立的意义在于,其市场利率水平和市场流动性日渐成为央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版撰文 张飒

  见证首单

  27家会员参加开业半天就成交7.8亿

  1996年1月3日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上海投入运营的日子。它的建成为全国各地的各个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相互融通资金的公开统一的交易及信息平台。

  这是一个借助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建立起来的新的全国性人民币资金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了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市场分割、封闭、多头拆借、中央难以有效监管的局面。

  开业首日,工、农、中、建、交等12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以及京、沪、粤等15个地区的融资中心,作为第一批会员参加了首场交易。第一单发生在上午9时35分,中国光大银行向中信银行以12.45%的年利率拆入32天5000万元资金。整个上午场共成交15笔,买卖金额7.8亿元。从这一天开始,国内所有的同业拆借业务都得通过这个平台交易,而央行只需要紧盯屏幕,就可以了解全国范围内市场资金的需求情况。

  记者寻访

  事前多次试验拆借市场落沪无悬念

  在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汪德顺领着记者游历这座老建筑、忆起它的前世今生时,他禁不住道出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第一单会在这块“福地”横空出世的缘由。

  “因为外汇交易中心的系统和算法已经相当完备,同业拆借市场只不过是把外汇换成了人民币,甚至在很多银行,资金拆借业务是和外汇交易业务同设在一个部门的。”

  13年后,全国同业拆借市场连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暂别旧址,迁入张江。在浦东新区张东路1387号30幢一座新式典雅的别墅办公楼内,记者终于找到本文第一单的见证者——刘彦琳,现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1996年,踌躇满志的她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所经历的第一项重任便是参与筹建全国同业拆借市场。

  “可以谈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开业第一天、第一笔交易成交时的情景吗?还记得当时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吗?”

  刘彦琳非常平静地告诉记者:“第一天好像并没有加班到很晚。因为在准备阶段我们就已经试验了无数次,正式运行没有太多的悬念。”

  1996年1月3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落户上海,对于上海资金市场发展、上海金融创新改革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回顾历史

  改变被动信贷融资公司曾扮演主角

  追溯改革开放后的上海金融发展,上海最早的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在北苏州河路100号,是1986年由工商银行发起的,主要用于本行系统内的资金调集。1987年6月,这个市场纳入新建的“上海资金市场”。

  此后,新中国第一家融资公司——上海融资公司(一年后,更名为“上海融资中心”)于1988年8月宣告成立。

  上海融资中心首任总经理陈人俊略带遗憾地向记者回忆了上海融资中心曾经在资金市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它的出现一改企业向商业银行要贷款、商业银行向央行要贷款、信贷资金只能“上调下拨”的被动局面,使得信贷资金既可以垂直流动又可以横向流动,并且通过自营买断,使资金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提高了市场流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周6个工作日48个小时的连续运转为上海融资中心带来了交易成员的扩容和交易量的增长。相较1986年的91亿发展到1988年的797亿,增长了6.8倍,同比增长168.69%。成立3年之后,融资中心开始为27个省市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拆借,业务范围也从上海走向全国。

  然而在1998年,也就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成立的第3个年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发[1989]89号“关于撤销融资公司的通知”的文件,还未庆贺乔迁之喜的上海融资中心于是在3月停止业务、4月宣告撤销。

  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已经涵盖了所有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和绝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容纳了包括调剂资金余缺、资产负债管理等多种交易需求。截至2008年12月22日,拆借中心会员已达787家。

  记者手记

  十年发展铺就拆借市场根基

  在上海,资金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我国最早的短期资金拆借有形市场发端于1986年,新中国第一家融资公司在1988年宣告成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八年之后毫无悬念地选择在上海安家。随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第一单的深入追访,“80后”的记者也随着这个同为“80后”市场的成长与发展痛着、笑着。

  市场形态的更新也令这个市场的草创者和改革者们生生不息。身为市场发展最核心的要素,这些市场参与者们对于他们曾经培育和呵护着的市场是怀有一种莫名的、难以割舍的情愫。即使若干年后,他们刻意轻描淡写的回忆,也会令听者对于这背后的“不破不立”感慨万千。

  一纸文件开启了上海融资公司的生命,10年之后,上海融资公司亦完成了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

  记者与上海融资公司首任总经理陈人俊的交谈持续了整整三天。当回忆一点一点被掀开,陈人俊从最初的三缄其口,变成了一筐筐诉不尽的旧事和不断翻出、尚未销毁的旧档案……这一刻,他坦然了,也释怀了。

  一个同样浅显的比喻也在某一刻让记者释怀了。就好像我们要建造高楼大厦,有人立了根基,又有人在根基上建造,还有人用各样的材料为大厦填充。建好时,尽管我们无法再看到房屋的根基了,它的根基却一直都在。其实,我们都了解,若没有最初牢固坚实的根基,再好的房屋也无法平地建起。当我们用同样的眼光回望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所走过的路,就会发现,不论成败功过,每一位敢为天下先、尽心尽力投入金融市场改革的弄潮儿都不会白费工夫!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