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上海金融市场创新纪实 > 正文
■见证时刻:2004年2月2日
■见证人物: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唐双宁、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零售部总经理助理 徐欣
■见证地点:中山东一路29号
这张编号为“STR001SHI00000003”的协议书,就是2004年光大推出的首个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的第一单。实际上,在当年让银行帮忙理财还是一件非常新潮的事情。
本报记者 马骏 摄 制图 俞霞
2004年2月2日,光大银行在中山东一路29号的上海分行营业部及其他网点发行了内地第一个外币理财产品,由此拉开了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序幕。本报记者施培琦实习生贺佳颖摄
2004年2月2日,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在多个营业网点发行了内地第一个外币理财产品,不到半年后又推出了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从此揭开了内地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序幕。
作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重头戏”,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超过了同期储蓄、货币基金和股市的收益,这为银行理财业务一下子打开了市场并赢得了客户。银行理财业务近年来一直呈现高速发展,去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
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改善社会的储蓄结构,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志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而言,发展财富与资产管理中心已经成为一项重点。
本版撰文 徐可奇
见证首单
试水外币理财为人民币理财探路
光大银行于2004年2月2日至2月10日,在中山东一路29号的上海分行营业部等多个沪上网点发行了第一个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不到半年后,又在2004年7月14日至7月20日发行了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从此,内地商业银行正式拉开了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序幕。
据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零售部总经理助理徐欣回忆,首个外币理财产品的第一单客户是一位姓王的先生,产品协议书编号是“STR001SHI00000003”,购买金额是18000美元。
2004年时,上海市民手头的闲置资金只有三大流向——储蓄、国债和股市,大部分市民对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全无概念。回忆起理财产品第一单从设计到发售的过程,徐欣笑言:“光大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由于当时银行理财业务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光大发理财产品其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先推出外币理财产品,并且以较小的规模发售,主要是考虑到外币交易量大于人民币,而且客户对持有外币的风险意义高于人民币,这样可以让客户逐步接受理财产品。”
徐欣介绍,光大银行面对更多客户发行了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这才真正迎来了理财业务的重头戏。该产品的募集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资金交易,投资国债和央行票据等以保证本金和到期收益。因为有银行信誉担保,所以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为应付客户临时急需资金的需求,光大银行还创新设计了可利用首个人民币理财产品进行再融资的业务,质押比率最高达70%。
记者寻访
收益超过存款澄清并非高息揽储
谈到首个人民币理财产品因为收益超过当时的储蓄利息而引发的“高息揽储”质疑,徐欣介绍,该产品分为半年期和一年期两种,认购起点分别为9881元/份和9727元/份,到期本息总计为1万元,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4087%和2.8066%,明显高于同期1.89%和1.98%的税前储蓄利率。该产品固定收益超过储蓄和货币基金,当时又正逢股市遭遇熊市,因此在收益上确实有较大吸引力,一下子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客户。
徐欣对记者表示,光大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属于中间业务,是将在银行间市场销售的债券和票据产品通过打包后转售给个人投资者,因此与存款有根本区别,光大银行从中赚取的是手续费而非存贷利差。
徐欣回忆道,银监会在2005年初向各家商业银行内部下发了一份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约法三章”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产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不能搭售存款和明确风险提示等三方面具体要求。在银监会的指导下,光大银行主要依靠自行开发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规范的一式两份的购买协议书,并且特别注重向客户进行风险提示。
而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在2005年正式施行,对商业银行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作为理财计划销售并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进行变相高息揽储的情况,银监会将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记者手记
改善储蓄结构财富管理将是重点
银行理财产品自诞生以来在内地市场呈几何级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远高于2007年的发行数量。但从收益率上看,去年银行理财市场上出现不少零收益甚至负收益产品,这一方面与全球资本市场去年整体不景气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银行将理财资金大比例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等高风险对象。
理财业务在内地正向范畴更广的财富与资产管理业务方向发展。事实上,发展理财业务对于内地金融业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改善社会的储蓄结构,并且在资产管理方面提供了储蓄向投资转换的新渠道,使投资者有机会从中获益。
银行理财有必要从现在以产品为中心转向将来以客户为中心,从狭义的投资需求向广义的家庭资产与现金收支管理发展,尤其需要改善不当的销售行为,改变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不能再简单地把理财产品等同于存款,而应加强必要的售后管理。由于理财业务涉及到千家万户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创新类理财产品将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回顾历史
理性管理财务谓之“理财业务”
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唐双宁介绍,理财业务的称谓最早就源于光大银行,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项业务创新。理财业务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称谓,欧美国家通常叫“金融规划服务”或“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和台湾通常叫“财富管理服务”。内地称之为“理财业务”,源于2004年光大银行向银监会申请在国内第一家开办这项业务,当时正值唐双宁在银监会负责这项工作。研究之后,唐双宁觉得“理财业务”的称谓更科学,因为“理”可以当形容词理解,可以将“理财业务”理解为理性地管理财务,不但要办理,还要有理性,理性地防范风险。
作为开内地理财业务先河者,唐双宁细数了光大银行理财业务的另外10个“第一”。在产品创新方面,2004年光大银行运用债券资产证券化技术,开发了第一个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2005年第一个对理财投资进行托管,严格了银行代客业务与自营业务的隔离;2005年4月开发了第一个人民币结构化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同年12月应用信用违约互换的原理,开发了第一个人民币信用关联理财产品——阳光理财C计划;2006年借助双层信托机制,开发了第一个信托对接理财产品——阳光理财T计划和阳光理财同赢系列产品;2006年10月第一个对理财产品进行内部风险定级与外部评级公司资信评级;11月第一个开展理财产品同业代理销售,促进了全国性银行与地方性银行的共赢发展;2007年第一个开发银行理财注册登记系统,实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基金化发行;8月开发了第一个内含保险的理财产品;9月开发了第一个内嵌A股股票期权的结构化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