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舒圣祥:政府注资+机票涨价=航空赎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04:06  每日经济新闻

  舒圣祥

   4月20日起,国内航线机票销售实行新的运价体系导致机票折扣率上浮,引来消费者反对声一片。当晚,民航局再次对此事发出声明,称这只是航空企业的自主调整。却有航空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五大航上月已就机票涨价达成一致。而最终确定的涨价方案也得到了民航局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

   (4月22日《广州日报》)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机票涨价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涨价的责任方却始终不明。我在想,这背后是不是一出双簧戏——航空企业之间形成“价格联盟”,相关部门以改变运价计算公式的方式背后支持,对外则故作互推责任状以避嫌?

   有人质疑机票涨价怎么不开听证会?我倒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一来人家涨的是折扣率,应属于经营自主权范围之内;二来即便开听证会也不会有任何效果,无非走过场而已。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在于搞价格联盟。这明显违反了反垄断法中关于“垄断协议”的有关禁止规定。方便面集体涨价尚且要遭重拳出击,航企联手涨价,反垄断执法机构没有理由不依法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

   众所周知,国内几大航空公司去年都遭遇了巨额亏损。巨亏之下,几大航空公司不约而同首先想到了向政府要钱,此即所谓“黄金比信心重要”、“政府注资越多越好”。尽管民营航空对政府不断向国有航空注资颇有微词,但多家航空公司还是从政府那里获得了动辄数十亿的政府注资。与之相比,民营航空如东星航空在声明拒绝中航收购后,因欠债太多而停止运营;拖欠机场费用3000余万元的鹰联航空则被收编转为国有;而奥凯航空也陷入困境。而相比起套保巨亏与运营巨亏的部分国有航空来说,民营航空的亏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即便如此,几大航空公司对现有政府注资规模并不满足,仍然在向政府提出申请,只不过他们自己都清楚再次获得注资的可能性并不大。

   既然再次获得政府注资的希望渺茫,那该怎么办呢?从纳税人那里要不来更多钱,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从消费者那里要,而从消费者那里要到钱的最好办法,当然就是集体涨价了。于是情况就是这样的:如果你还没资格做航空公司的消费者,那么至少你还是纳税人,你得为航空公司走出困境做贡献;如果你既是纳税人,还是航空公司的消费者,那么不好意思,你得做出双份贡献才行。

   正如《每日经济新闻》的首席评论员叶檀女士所言,在中国航空客运与货运节节攀升的市场,却拥有几大不得不靠政府注资补贴生存的亏损公司,难道不是咄咄怪事吗?几大航空公司之所以会巨额亏损,究竟是因为市场疲软,还是因为搞航油套期保值?航油期货亏损,就拿纳税人血汗和机票涨价来补;领导投资决策失误,却要纳税人和消费者埋单,哪有这种道理?

   看过一幅形容华尔街银行家的漫画,画中有两条船,一条船上的海盗说“我们要的是赎金”,另一条船上的银行家则回答“我们管那叫财政援助”。如果在旁边再加上一条船,上面的中国航空公司高管也许会说,“蠢货,别光记着打劫纳税人,消费者也是一块大肥肉。”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