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
易纲
2008年9月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人民银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大局,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08年9月以来四次有区别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适当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有效避免春节前后的流动性波动,保持操作利率基本平稳,合理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约束,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人民银行、银监会于2009年3月份还联合下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加强对信贷投向的指导。
三是充分发挥利率杠杆调控作用。2008年9月份以来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刺激需求。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对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金融服务水平,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四是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落实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政策。2009年春耕旺季,增加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适当拓宽支农再贷款对象和用途范围,简化办理手续。农信社改革资金支持政策继续推进,截至2009年3月末,采取发行专项票据及发放专项借款的形式,共计对全国农村信用社安排资金支持1706亿元,兑付专项票据1569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0%以上,有效增强农信社支农信贷投放能力。一季度农信社贷款同比多增1041亿元。
五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妥开展并推进双边本币互换。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经过多轮谈判,分别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等六个经济体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65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有利于支持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共同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有助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六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扩大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地方政府筹集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发挥现有地方融资平台作用,拓宽中期票据发行主体范围。3月初,上海、北京、广东三省市地方融资平台首期中期票据试点发行顺利完成,募集资金共计310亿元,发行利率远低于同期贷款利率。扩大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2009年一季度,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分别发行925亿元和1701亿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和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中国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比预料的好。
一是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持续提高。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从趋势看,经过季节调整的GDP环比增速最低点出现在2008年四季度,2009年一季度开始回升,这和社会对经济的实际感受是比较一致的。人民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偏冷的担忧有所减弱,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比上季回升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提高4.2和6.4个百分点;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在“家电下乡”和小排量汽车减税等政策带动下,家电、农机等行业产销大幅增长,汽车销售创历史新高。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2%,初步扭转一年多来的下降局面。
二是工业生产增长企稳,制造业景气指数连续回升,农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1月至2月份增长3.8%,3月份增长8.3%。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07%。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比上月上升3.4个百分点,订单指数回升迅速。PMI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并重返50%以上,表明中国制造业经营状况开始重新扩张。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企业景气预期指数为12.8%,出现四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回升。农业形势总体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夏粮长势较好;农资供应充足,春耕备耕进展顺利。
三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产业升级较快。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地区工业总体增速虽然较低,但恢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势较强,生物生化制品、通信交换设备、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等增速明显超过工业平均增速。
四是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分别增长11.2%和8.6%。居民存款增长较快,一季度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增加2.56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
五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货币信贷投放持续加快,再创新高。2009年3月末,M2同比增长25.5%,为1996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M1增长17%,恢复到2008年6月前的水平。贷款余额增长29.8%,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3月份新增贷款1.89万亿元,继1月之后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1.61万亿元。一季度新增贷款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从贷款结构看,票据融资增长迅猛,一季度票据融资增加1.48万亿元,同比多增1.5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3%。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对弥补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不足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有助于这些企业以低于贷款利率的成本获得资金。项目投资类中长期贷款增长快,有利于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中长期贷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多增1.07万亿元。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一季度,主要用于住房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加1574亿元,同比多增434亿元。从企业支付能力看,企业存款增长较快,企业资金状况进一步好转。一季度企业存款增加2.8万亿元,同比多增2.2万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增加9441亿元,同比多增1.05万亿元,企业支付能力明显增强。从流动性环境看,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较低。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28%,比上年同期高0.27个百分点。货币市场利率保持低位。3月份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为0.84%。
总体而言,金融危机情况下的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利大于弊。有利的方面,一是基本打掉了通货紧缩预期。二是有利于稳定资产市场,近期股指涨幅较大,房地产市场上房价、交易量、交易额也出现回稳迹象。三是加速了企业存货周期的调整。如果企业尽快结束去库存化行为,使存货进入正常状态,将有利于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周期的调整。四是增强了公众对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与此同时,也要考虑信贷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全球经济复苏可能经历较长和曲折的过程,国际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大,主要是: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下降幅度较大;农业稳定生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工业增长回升乏力,经济效益继续下滑,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从基本面和发展优势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仍有较大潜力。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蕴藏着巨大需求和增长潜力,有改革开放30年建立的物质、科技和体制基础,有充裕的资金、丰富的劳动力等要素支撑,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我国经济彻底摆脱危机影响,迎来下一轮持续快速增长,根本上取决于创新和改革,以增强经济内在活力,实现扩内需、调结构、抓改革和惠民生的有机结合。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继续保持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维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进一步观察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和政策效应,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的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认真做好"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助学、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对产业转移、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同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是引导商业银行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信贷均衡投放。稳定市场预期,积极引导商业银行树立正确经营理念,科学制定绩效考核体系,防止过分追求短期利润而影响长期稳健经营。支持业务创新,改变过分追求份额扩张的粗放管理模式。改进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责权利对等。在支持国家项目建设的同时,也要建立起对有发展前景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激励机制。
四是研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和水平。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继续按照主动、可控和渐进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五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创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具和金融产品。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稳步推进和创新资产证券化。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