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风险总体可控 风险隐患尚需防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2日 02:16  金融时报

  记者 郑玉君 周萃

  编者按 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达4.58万亿元,前三月新增贷款分别达1.62万亿元、1.07万亿元、1.89万亿元,一季度信贷投放快速增长是否正常合理,信贷结构是否改善,信贷风险是否可控,其给银行盈利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正引起金融从业人士及有关各方的密切关注。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刊发一组系列报道——“聚焦一季度银行信贷快速增长”,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解读,请广大读者关注。

  一季度信贷投放量之大令人咂舌。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加上前两个月新增贷款量,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3万亿元,超过往年全年新增贷款金额,为历年所罕见。

  总体运行趋势良好 不良贷款率仍呈下降趋势

  超常规的信贷投放能否确保资金安全?银行放贷冲动下是否积聚着风险隐患?

  在日前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予以明确回应:“尽管今年前三个月,新增贷款已超过计划的93%,风险也随之而来,但是这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刘明康表示,一季度信贷增量有产业资金和项目支撑。他介绍,新增4万多亿元贷款主要投向是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都进行过仔细论证,之所以在一季度放得很猛,是因为项目的环评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土地规划在去年就已经完成,且投向非生产性领域,不会扩大产能过剩。

  据透露,一季度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呈下降趋势,加权统计只有2.04%,比去年年底下降了0.38个百分点。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跟大家讲,到今年年底,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会得到很好的控制,银行业的发展仍然是健康的。”刘明康说。

  之所以能够得出上述乐观判断,刘明康认为“全国有9000多亿元的坏账准备金,资本充足率在上升。加之去年整个银行业利润5834亿元,创下全球纪录,利润增长幅度在30%以上,一季度全行业的资本回报率达到了17.1%,资本回报率仍在上升。”

  与此同时,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提振了我们对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信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提高4.2和6.4个百分点;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初现曙光,作为“顺周期”行业,商业银行发展前景自然也将乐观。

  巨量增长背后潜藏着风险隐患

  尽管总体运行趋势良好,但巨量增长的信贷背后还是潜藏着一些风险隐患,值得警惕。专家表示,结构与流向是防控风险需要关注的两个关键点。

  “贷款结构‘头重脚轻’,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短期贷款过低,这样不合理的结构配置使得未来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性增大。长期贷款时间长,不可预测因素多,因此更难保证企业未来有足够的现金流来还本付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本报记者。

  从一季度新增4.58万亿元贷款的部门和期限结构看,居民贷款增加422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16万亿元,同比多增3.0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71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37%,对银行未来风险防控形成挑战。

  此外,当前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过于偏重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忽略中小项目,而贷款“垒大户”的行为也容易形成银行风险的集聚点。

  建行某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当前信贷投向确实存在过多流向‘房地美’的倾向。所谓‘房’是指房地产,‘地’指有地方政府信用为支撑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政府平台企业,而‘美’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

  “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资产只有适度分散才能降低风险。贷款过于集中于某一个行业、地区、客户或贷款类型的话,一旦外部经济金融条件有所变化,常会引发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专家表示,纵使是那些有政府信用支持的基建项目,银行的信贷支持也不宜过分密集。郭田勇告诉记者,信贷资金大多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项目仓促上马容易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商业化程度并不高,直接影响其未来收益,再加上大型项目通常耗资巨大,回收期较长,难以保证到期时债务偿还能力。而且从银行的角度看,由于信贷规模较多投放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长期贷款比重较大,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一定影响,这也对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投资拉动政策导向下,一些偏离“有保有压”方针,本应该“控”和“压”的“两高一剩”项目也可能搭车上马,给银行信贷埋下风险的种子。

  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应严格控制承贷人

  近期资本市场的火爆也引发了人们对信贷资金流向的担忧。春节以后,股市不断走高,从最低点的1600多点涨至目前的2500多点,涨幅超过50%。与此同时,期货市场也一路走高,白糖、钢材的价格大幅抬升。业内人士推测,目前无论是股市的上涨、还是商品市场的走高,乃至房地产市场的走稳,均与大量资金的注入不无关系。虽然监管层严令信贷资金不得进入股市、期市,但是在信贷投放巨量增长的新形势下,是否会有部分信贷资金混水摸鱼违规绕道入市呢?

  “当前不排除有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可能。商业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流向进行准确、及时和严格的监控目前还存在困难。对银行来说,划给企业的第一笔资金很容易监控,一旦资金进行二次调度,监控就比较困难了。对优势企业的信贷监控尤其困难。在信贷谈判中,强势企业处于主导地位,银行很难得到企业完整的经营信息和报表,对资金流向实施监控更困难。”上述建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该工作人员认为,不应仅仅期望银行在管理信贷资金被挪用方面更有所为,建议政府应该严格控制承贷人。因为如果融资平台有政府信用支撑,在此平台上的项目和企业便会在融资过程中占据主动,银行对其的约束力会降低,因此,政府应成为主导力量严格控制融资平台的放贷能力和融资流向。

  郭田勇告诉记者,银监会目前正在考虑完善贷后管理措施,将来有可能推行“受益人支付原则”,银行直接将贷款划入最终收款人账户,严格治理信贷资金违规挪用行为。

  从严格贷前审核到加强贷后管理,相信银行风险防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将有效维护银行资产质量安全,确保商业银行稳健运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