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运行初现曙光 调控仍需政策协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 04:34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上周,随着国家统计局一季度重要经济数据的公布,中国半年来实施的一揽子经济计划成效初现,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明显: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虽然一季度GDP增长6.1%,不太尽如人意,但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提高4.2和6.4个百分点;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当然,有些指标还是在继续下降,工业增加值、GDP增速、出口数据止跌回升的拐点还没有出现,“目前的经济形势还很严峻”仍然是业内人士的普遍表述。

  的确,中国经济仍面临很大困难。归结于一点就是外部需求减少,出口下降幅度比较大,影响出口企业、外向型工业和外向型地区,进而造成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

  1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指出,2008年11月份确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中国经济避免了快速下滑。“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但目前仍然处在与金融危机的抗争阶段。”4月15日,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表示,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依然脆弱,全球经济短期内复苏希望渺茫,国内宏观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消费潜力有所增强,但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挑战依然较大,经济运行面临严重挑战。而4月15日同一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加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尽管是在“扩内需、保增长”主题下,但是一季度新增贷款4.58万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新增贷款4.9万亿元的规模,与政府提出的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目标也仅一步之遥,未来可能出现的坏账率、资金错配与浪费等问题非常值得关注。银监会在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已明确表示,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资本金较少,资产负债率普遍高达80%以上,地方政府背景贷款风险上升。因此,银监会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应对危机冲击的长期性,高度关注银行放贷冲动下的风险隐患积聚,防止不审慎行为。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此表示,从银行角度看,短期内信贷规模大幅增加,在风险控制、坏账管理方面,要看是不是很审慎地评估了将来的风险。

  如果在大规模信贷增长的同时,带来坏账增加,这样对经济增长也是非常负面的。实际上,央行与银监会对贷款质量与风险问题早有警觉。央行已经对货币供应量进行了微调。有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今年一季度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17045亿元,回笼量15150亿元,净投放货币1895亿元。银监会也已多次强调密切关注信贷高速增长背后存在的各类风险。据了解,银监会即将公布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将对贷款流向实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

  的确,中央和金融主管部门呵护经济增长的决心依旧,但正如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醒的,要“优化信贷投向,使资金真正落实到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上,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

  与此同时,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博士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信贷增长固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信贷增长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条件,央行在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的"近期防通缩,远期防通胀"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毕竟一季度货币供应量暴涨的前提下,CPI同比却下降0.6%,反映通胀的两个重要指标存在背离,进一步印证了央行早前的判断,也反映出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另有金融专家对记者表示,货币政策已尽力了,应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在不断增大,目前应该更多地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大规模注资和金融救援,将会导致货币增发和财政赤字增长,有中长期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单纯的货币政策不足以保证国家扩大内需的要求,降税或可平衡这个两难的跷跷板。"确实,应当看到,在外部需求减弱、全球经济失衡加快调整的大格局下,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本上还是要加快以扩大消费内需为核心的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这其中关键是优化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通过减税让利、放松市场管制等措施,进一步激发经济体的活力和创造能力,为实现新一轮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认为,从货币供应量来看,通胀压力短期和长期存在,银行的贷款风险必将严重影响银行安全。

  令人高兴的是,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近70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双降"态势。刘明康4月1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称,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得到很好的控制,资本充足率在上升,银行回报率很好,银行业的发展是健康的。2008年中国银行业全行业税后净利润达到5834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全世界的最高纪录,利润增长幅度在30%以上,也是全世界第一。全行业的资本回报率达到了17.1%。一季度整个银行业的拨备覆盖最严格的已经达到了123.9%,还差6个百分点就到了130的目标线,很多银行已经冲破了150%,资本充足率仍然在上升。

  经济金融运行积极变化成效来之不易,但保持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且继续向前发展更为不易。在宏观调控中,每一项政策都不能孤军作战,多种手段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效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