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昂格、尕藏吉,他们是生活在甘肃省安多藏区甘南藏族自治州广袤草原上的三个普通藏族人,他们或者经营商贸带动一方致富,或者以开发特色文化为己任,或者成长为少数民族优秀的领导干部……
在这片广阔的草原上,他们的成长经历不仅见证了一个藏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见证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为藏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历史性巨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包锐 ★李开南/甘南报道
杨雄:
从牧民之子到一市之长
合作,藏语音译为“黑措”,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1998年1月1日正式设市。传统的晒佛节、插箭节、香浪节、民族运动会与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交相辉映,构成了这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3月下旬的一个中午,阳光洒射在草原上,穿过城市宽阔、平坦的主干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合作市市长杨雄的办公室。公务繁忙的杨市长上午刚刚参加了甘南州经济工作会议,下午又要召开全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动员大会。
回顾自己的人生履历,杨市长并不愿多谈。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从一个藏族的农村孩子,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教育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支持。”
杨雄的老家在甘南州卓尼县申藏乡大族村,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在当地既有汉姓汉名,同时也有藏名。儿时的杨雄家里比较贫困,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全家。他的小学就在村小学里读完,而解放之前,这个偏僻的村子并没有小学。杨雄说:“是党将知识文化、现代教育带到了我们村。”
之后,杨雄离开了自己的村子,到一个镇子上读完中学,又在合作学习畜牧专业,当时,学校免去他的学费,而且每个月还可以领到21.5元的生活费。1983年,他正式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在卓尼畜牧站工作。
他在不同的岗位上逐渐成长为一个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先后任卓尼县和舟曲县的县委副书记,化解了当地草山纠纷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积极实践和思考,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干部群众的好评。他又先后在甘南州委党校、州委组织部工作,2008年12月下旬,出任合作市市长。
虽然上任时间不长,但谈起合作的发展和变化,杨市长却如数家珍:“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使州府所在地的形象和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杨雄市长用一组数据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明合作设市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力稳步提高,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末,农牧业生产增加值达到9600万元,较1998年增加了4853万元,年均增长6.21%。
十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730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农村电网改造、整村推进等项目,使全市70%的农牧民告别了饮水“人背畜驮”的历史,农牧户通电率从1998年的62.6%达到2007年的100%,农牧村贫困面从1998年的82%下降到2008年的43%。与此同时,当地的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6600万元,是1998年的19.43倍,对GDP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6.4%提升到2008年的33.1%。
此外,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倾心打造香巴拉旅游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十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58.91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累计达到2.86亿元。
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扶持华羚、科瑞等龙头企业开发干酪素、乳制品、牛羊肉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快建设牦牛、奶牛和草产业三个产业带,支持发展奶、肉、饲草料加工业,培育壮大富民活畜交易市场,促进畜产品销售、加工、流通、储运一体化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认真落实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年内335户1612名游牧民入住新居。
杨雄市长满怀信心地说:“未来几年,合作的城市面貌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一座新型高原生态旅游商贸城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昂格:
首创甘南涉外星级酒店
脸膛黝黑的昂格,额头宽阔如草原,双目炯然而深沉。
这个身体壮实的藏族汉子与生俱有牧羊人的气质:勇敢、勤劳而执着,草原赋予了他自由成长的人生经历,又给了他追逐财富的梦想。
他的人生具有传奇般的经历。这个甘南草原上牧民的儿子在少年时代远赴拉萨,开始了自己的财富之旅,在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上,庞大的布料批发生意让他和他的哥哥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昂格再次转身,返回他所熟悉的草原,开始了人生的二次创业——在甘南州合作市开始了他的兴办实业之路。
如今,已经是甘南草原上最豪华的三星级酒店香巴拉大酒店总经理同时还兼任甘肃省香巴拉实业集团副总裁的昂格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
昂格出生于合作市卡加曼乡的一个牧民家庭。那里属于甘南草原上农区、牧区的结合部,既没有肥沃的农田,也没有广袤的牧场,山大沟深且交通不便。昂格从小饱尝了父辈和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贫穷和艰苦生活。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昂格逐渐萌生了改变自身的决心。1986年,他踌躇满志地和哥哥一道奔赴西藏拉萨寻求创业机会。几年后,他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受命担任拉萨民族贸易公司总经理助理、总经理。
回忆起那段充满艰辛和收获的岁月,昂格的脸上闪着光。“从青岛的厂家调来一到两个车皮的布,用火车拉到西宁、格尔木,再在那里装上汽车运到拉萨,然后,又装到通往尼泊尔边境贸易市场的汽车上,30多辆汽车,长长的一个车队,在祖国西南边疆崎岖的山路上蜿蜒着。”昂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那一段日子,异常艰苦,但是利润也是非常的丰厚。”
尼泊尔的布匹贸易积累了昂格和他的兄长们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与此同时,昂格兄弟们回乡创业的心情与日俱增。他意识到,企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立足于环境、市场优势、走规模化经营之路,而在家乡甘南,正好有办企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等有利条件。
1992年,昂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甘南。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全面论证,几年之后,他和哥哥一道创建了总投资达5000万元、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香巴拉大酒店。
作为甘南的第一家涉外三星级酒店,香巴拉大酒店目前已成为甘南州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典范,也是安多藏区设计新颖、装饰典雅、设施一流、管理先进的窗口企业。
昂格说:“是党给了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是党的民族政策照亮了我的前程,党就像我的再生亲人,党的恩情我永远难忘。”在昂格的创业过程中,他解决了131名下岗职工、28名待业青年和18名特困农牧民子女的就业问题。向当地文教及福利事业捐款达38万元。
昂格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饭店业经营大师”的荣誉称号,香巴拉大酒店作为甘肃省旅游协会会员,被甘南州旅游局指定为“国内旅游定点接待单位”。
目前,香巴拉大酒店已成为弘扬雪域优秀文化和发展甘南旅游业的龙头企业。“我的目标就是将酒店建成为全国民族地区一流的民营企业,力争使香巴拉这一优秀民族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通过振兴和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这是我的追求目标。”
尕藏吉:
从下岗女工到开发藏文化的女老板
1965年7月,尕藏吉出生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清水乡的一片草原上,这是一个贫困的牧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中学毕业后,尕藏吉为了早日分担父母的压力,她毅然放弃了报考大学的理想,进入甘南州毛革厂,当上了一名合同制工人。
1994年,甘南州毛革厂破产,尕藏吉下岗了。为了生存的需要,她结合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办了一间皮衣、裤制做修补服务部。同时,她开始将目光投向新的投资发展点。
根据当地蕨麻(俗称人参果)、炒面、桑料(供神用品)、藏香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实际,经多方分析论证,积极筹集资金,购买机器设备,选定厂址,1998年7月,尕藏吉的 “甘南州澎曹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十年之后,尕藏吉的土特产公司已经成为当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公司被甘肃省授予“全省精神文明乡镇企业”称号,她本人被评为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被地方政府评为“优秀非公企业家”荣誉称号。
目前,澎曹公司生产的系列藏香、民族服饰、藏毯等已经走向国内市场。尕藏吉主持开发的无烟藏香填补了州内无此品种藏香的空白,“昂吉”牌藏香已成为当地藏族人民进行宗教佛事活动和祭祀的必需品,这一产品已在国内部分省市热销。
藏民族服装、鞋帽堪称藏文化光辉的一页,品种繁多,色彩华丽。尕藏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们生产的‘岗坚巴’藏民族精品服饰系列,在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和创新,开发出了休闲藏袍系列和仿古藏袍系列。”
手工艺藏毯也是其公司的主要开发项目。尕藏吉说:“继承了传统的图案设计和编织手法,又加以创新,使之具有古朴、粗犷、原始、自然的工艺风格。”
此外,她还以当地历史悠久、建筑气势宏伟的“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为原型,挖掘、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严格按照原貌进行设计并由工艺师纯手工精雕制成,继承了藏民族佛教的特色。
如今,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女企业家,尕藏吉先后当选甘南州人大代表、合作市人大代表。她积极发挥作为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职责,为甘南民族经济发展共提案6件,为推动甘南民族经济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她今年最大的计划是建设高档藏香、服装鞋帽、手工艺藏毯及民族手工艺制品等的系列生产线。届时,一座产品科技含量高、现代化程度高的综合藏民族用品生产车间将耸立在草原新镇合作市。
在尕藏吉的规划远景里,她的产品不仅要在国内市场畅销,还要打入欧洲、东南亚、印度、泰国、尼伯尔等国际市场。
尕藏吉说:“我做的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以自己的产品突出藏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特色,力求映照出雪域高原的现代人文景观和民族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