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营报:银行信贷谨防头重脚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8日 13:40  中国经营报

   作者: 郭田勇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一季度GDP为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信贷规模的迅速增长尤为突出。而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89万亿元,整个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信贷的快速增长固然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推动宏观经济回暖,但信贷高增长态势是否具有持续性以及信贷资金流向的问题却更值得予以分析。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银行信贷大幅增长,出于保增长目的的考虑,这种积极响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首先,受存贷比、不良贷款率等硬性指标、银行自身风险以及监管机构管理等的限制,这种信贷飞速增长的状况并不是一种常态,不具有可持续性,尽管预计今年全年的信贷增速会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依然或将呈现“先高后低”、“先快后慢”态势。

  其次,在监管机构对票据融资严查去向,以及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上升导致套利空间减少的共同作用下,从贷款结构上看,在4.58万亿元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6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8万亿元。与前几个月票据融资占比大幅飙升不同,3月份以及一季度票据融资占整个非金融部门贷款的比重有所下降。银行信贷持续大幅增长和票据融资额度的下降,表明将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但是再进一步分析,在新增的4.58万亿元贷款中,除了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外,剩下的只有不到1万亿元,这其中还包括居民个人贷款、企业一般流动性贷款,最后实际向中小企业、中小型项目提供的融资则所剩无几了。事实上,这种过于偏重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忽略中小项目,信贷结构“头重脚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目前我国的银行体系。

  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垒大户现象,而且目前这种垒大户又叠加上了“垒政府”,大量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主要表现为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政府平台企业的贷款占比增加。从当前来看,货币政策环境较为宽松,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银行的垒大户倾向再次显露,对于与政府相关的大型项目,甚至出现各家银行激烈争夺的现象。而相形之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不积极,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资金不足的痼疾依然存在,整体看来,资金并未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资源配置效率偏低。

  事实上,笔者认为,虽然某些基建项目有政府信用支持,但其本身依然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项目仓促上马容易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商业化程度并不高,直接影响其未来收益,再加上大型项目通常耗资巨大,回收期较长,难以保证到期时债务偿还能力。同时从银行的角度看,由于信贷规模较多投放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长期贷款比重较大,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一定影响,也对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资金循环周期较短,是我国扩大就业、启动消费的主体,因此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力度不仅可以解救其资金困境,而且作为商业银行未来利润的增长点,还能够改善商业银行“头重脚轻”的信贷结构,有效优化信贷状况。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