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阴霾与曙光之间: 美国经济距离底部还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8日 03:11  金融时报

  记者 陶冶

   

  近日,美国政府有关经济显露企稳迹象的暖风频吹,而陆续发布的经济数据描绘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幅图景。在阴霾和曙光之间,美国经济距离底部还有多远?MNI(MarketNewsInterna鄄tional)亚洲区主编约翰·卡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眼下的美国经济正处于“可能触底的初级阶段”,判断经济是否真正触底还要几个月的时间。

  4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发表演讲时称美国经济“曙光初现”;同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美国经济急剧下滑状况或许正在缓解;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萨默斯也称,美国经济将在未来几个月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细心人会发现,最近几个月,美国政府诸如此类的言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见诸报端,然而并不配合的经济数据却使得市场对这种政治暖风的免疫力越来越强。

  就在奥巴马发表演讲的当天以及随后一天,美国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3月份商品零售数据、3月份工业产出数据以及2月份银行信贷发放数据,结果无一例外令人悲观。现有数据似乎显示,除了政策制定者外,消费者、企业和银行对于美国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并未缓解。

  放贷与复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15日,美财政部公布了2月份接受美国政府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援助的银行放贷追踪纪录。结果显示接受援助的21家大银行2月份信贷总体发放较1月份下降了6%,继续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收缩趋势。其中,企业贷款下降24%,商用地产、学生、汽车和信用卡贷款发放亦呈现不同幅度的缩水。

  迄今为止,这21家银行总计获得了超过211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救助,显然这些钱并没有达到美国政府重启信贷市场进而刺激经济的目的。约翰·卡特认为,银行不愿放贷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和消费者缩紧开支,从而有可能延长并加深美国经济的衰退。但与此同时,美财政部在报告中又将信贷下降的原因归结为整体经济疲软,包括消费者信心低迷、高失业率以及出口下降等。当月贷款规模下降最大的摩根大通也表示,其企业贷款大幅缩水的原因是美国整体经济不景,称企业需求下降和因风险加大而导致的贷款利率上升是限制信贷发放的主要原因。如此看来,银行放贷与经济复苏之间似乎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破解不易。

  消费与生产:解读悲观数据背后的曙光

  美国商务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商品零售额3月份下降1.1%,为3个月来最糟糕表现,亦与分析人士此前预期的增长0.3%背道而驰。对于个人消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二的美国经济来说,消费者信心的问题不解决,经济增长的动力就无从谈起。不过,约翰·卡特认为,消费者信心和失业数据通常都是落后于经济转好的指标,即只有在企业认为经济确实好转之后才会有这两个数据的改观,因为“企业要在看到销售上升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招兵买马”。消费者信心确实是经济真正复苏所必须的,但这是现阶段急不得的经济指标。

  此外,美联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包括工厂、矿业和公共事业企业在内的美国工业生产3月份下降了1.5%,降幅大于经济学家预期的1%,为连续第五个月下降。约翰·卡特认为,在分析这个数据的时候,要看到美国企业的库存数据也在下降———美商务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库存2月份下降了1.3%,为连续第6个月下降。乐观地看,这表明问题正在削减而不是增多。“企业目前是通过使用现有库存而不是增产来满足销售需要。伴随库存消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需要通过订购或生产新产品来满足需求。”他说。“在开始增加订单或者扩产的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并足以抵消那些继续缩减订单并减产的企业数量之后,经济就真正触底了。”

  最大风险仍在金融体系

  相比于对实体经济数据的谨慎乐观,约翰·卡特认为美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仍然是金融体系,特别是本月晚些时候或下月初美国方面可能宣布的对19家最大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尽管包括高盛在内的若干大银行情形已有明显好转,但真正的风险在于那些可能仍然身陷泥淖的“有毒”银行,政府能否拿出足够的资金和对策来处理这些银行的问题还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奥巴马和美联储必须要小心行事,因为最终测试结果的宣布很可能会‘吓坏’市场从而使得情形更糟。”他说。“我想他们可能会在宣布结果的同时明示援救方案以稳定市场。”

  目前,奥巴马政府清理有毒资产的计划尚未正式实施,美联储其它有关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的计划也正在启动。一旦这些项目能如预期发生作用,那么美国金融体系的改善或许会来得更快。“总的说来,尽管眼下的经济数据有喜有忧,但与全部是负面消息的几个月前相比,认为美国经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算不上过分乐观。”约翰·卡特表示,“这可能会是美国经济正在接近底部的信号,但也可能是‘错误的黎明’,因为前方可能还有更多坏消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