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中贸易协会董事长:希望中国的海外投资地是英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8日 01: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浩 伦敦报道

   英中贸易协会董事长白乐威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中国淘金的“中国通”,他在北京成功地开创了自己的保险生意。其后,作为生意人和曾经的伦敦金融城市长,他多次赴中国考察,谈起中国及亚洲目前的经济状况,白乐威滔滔不绝。

   在亚洲论坛开幕之前,白乐威爵士接受了本报专访。

   《21世纪》:您对中国前不久的欧洲采购团如何看待?人们现在担心各种保护主义抬头。您认为,如何有效控制保护主义?

   白乐威:非常棒!在今年2月初,英国同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签署了相关协议。不到两周的时间,2月24日,由陈德铭部长率领着“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以及“英国能卖给中国什么的疑问”回来。

   我认为,中国用“我们想要买些什么和我们能够做什么”的声明对保护主义做出了回应,中国有能力在两个月内做到。

   英中贸易协会非常感激中国所做出的努力。未来,英国还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客人。5月份,主管金融的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将要来访,他是个非常有气魄的银行家。相应地,英国的贸易部长也将于4月下旬拜访中国。

   《21世纪》:现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如外贸出口减少,你怎么看未来的中国经济?

   白乐威:我对中国经济特别有信心。中国政府正在采取高效的措施来创造就业机会,将数十亿人民币投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包括铁路、公路以及机场的建设。这很重要。

   中国政府为5个省市的家庭用品采购提供30%的折扣,然后逐渐推广到其他用品和省份。如果农民想要购买洗衣机、电冰箱和小型电视的话,这将会是非常明智的,这意味着更多类似的商品将被农村市场消化。

   我认为,中央政府在应对2000万失业人员和1300万外地工的问题上行动迅速。

   此外,我和温家宝总理就卫生服务的问题也进行过讨论。我向他请教,医疗卫生体系如何运作。他表示,这决定于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支付比例。当人们逐渐意识到不需要那么多的积蓄,就可以稍微增加消费力度。

   《21世纪》:与日本、韩国、印度和越南相比,中国最大挑战是什么?

   白乐威:我认为中国是所有这些国家的龙头,包括日本。

   我有很多朋友到过不同国家。我发现,到过中国的每个人都感觉事物在前进,这些人更乐观,而来自印度的则更加消沉。当然,印度有它们的优势,比如,在管理结构上,海外采购也比较容易。

   至于日本,日本已经迷失了10年。日本的金融业太过专注于本国企业,他们拥有庞大的保险和银行业务,有金融中心,但它只是日本的金融中心,不是区域的国际金融中心。我认为这不会发生在中国。

   韩国拥有和中国企业相同的机遇;香港不是和上海竞争而是合作,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并且靠近中国有很大优势,比如,花旗银行就将地区办事机构从新加坡迁到香港。中国正在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开拓空间。

   《21世纪》:你认为是否全球环境为中国企业制造了一个扩张的机遇?在您看来,中国企业如何选择?

   白乐威:如果中国企业希望投资海外,要到欧盟投资的时候,希望他们来英国。现在中国建设银行在Canary Whaft(伦敦金融城一银行机构集聚地)建立了新的子公司,六年前中国工商银行在伦敦市政厅附近设立分公司。伦敦是欧洲的窗户,我们希望中国的保险公司和银行能在英国发展,律师能来定居。我们希望中国的制造商和其他的公司能对英国开放,英中贸易协会、大使馆和领事都会为此而努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