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奥迪希望成为全球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制造商,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必须占领制高点的海外市场。
事实上,中国一直是奥迪捷报频传的最佳海外据点。2008年,中国蝉联奥迪最大的海外市场,包括香港市场在内,销量共增长了17%,达11.96万辆,在同一细分市场高居榜首,并领先第二名5.54万辆。
在中国的强劲增长也使得奥迪在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远低于对手。2008财年,奥迪全球销量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4.1%,并以9.3%的税前利润率再次成为盈利能力最强的汽车厂商之一,而奔驰、宝马同期均为负增长。
奥迪计划2015年在全球销售150万辆新车,这一目标已经超过了奔驰和宝马,而其中至少有20万辆将来自中国市场。
中国轴心
奥迪已经把根深扎在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高端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赶得上奥迪。
这是奥迪在中国市场上能遥遥领先竞争对手的奥秘之一。今年3月份,奥迪汽车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0.7%,达9万辆,但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却依然同比上升了6.6%。
“奥迪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表示,奥迪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已在长春建成,未来将生产全新奥迪A4L和Q5,年内就会投入使用。
此外,奥迪还将在2012年把销售网点数量从目前的135家增至200家,并且新增网点均采用奥迪全球最新的城市展厅概念。目前,宁波、杭州等地的城市展厅已陆续开业。
张晓军认为,中国市场对高档车的需求潜力很大,去年在全国销售的547万辆乘用车中,高档车为28.4万辆,仅占5%的比例,与英国10%、德国30%的豪车市场份额相比,中国高档乘用车市场的需求还会稳步增长。
“奥迪更关注中国市场,能够真正按照当地市场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新的研发、实验和验证,这是国产化的最大好处。”张晓军说。
不过要在中国保持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奥迪仍不能掉以轻心,奔驰、宝马和雷克萨斯都在以超过奥迪的增速追赶着这个占尽先机的德国对手。
数据显示,奔驰、宝马和雷克萨斯2008年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增幅均超过30%,远远高于奥迪的增幅,其中奔驰S级、宝马7系和雷克萨斯GS350单车销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但奥迪显然已为应对这场竞争做足了准备,不仅将更多的新技术和新车型列入国产排期表内,还努力调整了在中国市场上的产品结构,以扭转单调的“官车”形象,扩大用户群。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奥迪的客户群中已有80%是个人或是企业商务用车,政府采购比例已大大减少。
改变产品策略
目前,宝马在中国引进了1系轿车,奔驰也推出了C级轿车,它们试图放低姿态,来实现中国销量的高增长。
奥迪却选择了一条迥异于对手的产品路径。在进口车方面,奥迪连续推出了Q7、TT、A8/S8和R8等车型,级别均在国产主力车型A6L之上;在国产方面,奥迪停产了A4,以A4L代之,并将在年内实现Q5的国产,采取的均是在现有品牌线上向上延展的策略。这种改变是奥迪对自身品牌长远发展的重新布局,即使占据绝对优势,奥迪仍在精心谋划更远的将来。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奥迪有一款全球首发车型和两款亚洲首发车型亮相,前者代表了奥迪最新设计趋势和前瞻性整车高效模块战略,后者即奥迪R85.2FSIquattro超级跑车和S5高性能敞篷轿跑车,均充分显示了奥迪品牌百年传承的运动基因。
在能源战略纷呈的现实环境中,奥迪试图借车展传递其最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事实上,自2007年推出整车高效模块战略以来,奥迪已先后在中国推出了10余款高效车型,它们不仅配备了奥迪低油耗、低排放的高效发动机,还应用了奥迪创新的驾驶辅助系统和轻量化车身结构等领先技术。
“这一战略不仅长期致力于未来汽车环保技术和替代能源的研发,更将奥迪诸多成熟环保科技广泛应用其中,提供当下最贴近消费者驾驶生活、最切实有效的领先环保技术。”张晓军说。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