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 > 正文
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全媒体中心博鳌4月16日电(记者刘艳 李域)4月16日下午,设在博鳌索菲特大酒店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新闻中心陆续迎来中外媒体记者,600余名参会记者中不少人已经多次参加年会。记者采访后了解到,媒体记者关注点各有不同,除了大会的各个主题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成为今年他们特别关注到的话题。
来自哈萨克斯坦能源杂志的记者Ustimenk Artyom第一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报道,去年12月份,他曾作为一名普通游客到海南旅游,因此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给予了高度关注。Ustimenk Artyom说,海南拥有很好的自然条件,这是海南旅游国际化最基本的条件。在他看来,目前海南旅游业尚存的问题,如大东海酒店的游人太过密集,语言方面依然存在障碍等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告诉记者,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有便利的出入境政策,去年他来海南的时候,办理签证需要6天,在北京中转要等9个小时,而他们办理去泰国度假签证则只需要短短的几十分钟。
Ustimenk Artyom告诉记者,他首先关注的是将出席开幕大会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演讲,还有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在文化、经济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此外,海南地处油气资源丰富的南海,因此,在这方面的合作也是他们关注的问题。
中国新闻社记者王辛莉已经是第6次参加博鳌年会的报道,长期驻守海南的她对于博鳌年会有着许多深度想法。她告诉记者,今年中新社派出了6个人的报道组,她个人比较关注的话题主要在国际金融改革以及资本市场方面,如专家会对哪些资本市场的话题进行研讨,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企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此外,作为长期关注两岸关系的媒体,他们还关注两岸金融论坛的具体情况。
对于此次年会上展现的海南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呼声,王辛莉认为,这是海南不断融入论坛的体现,经过8年的磨合,海南开始从论坛取得实质性的收获,而不再只是满足于借博鳌亚洲论坛打开知名度。
来自贵州电视台《问道》栏目的编导鞠飞和温西斌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派出了20多人的报道组,是历年来阵容最强大的,作为财经类高端对话节目,他们会关注金融危机下企业应对危机的视野。对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他们在海南提供的资料中有所了解,并且给予了关注。温西斌告诉记者,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当然是最有条件的,完全可以参照东南亚国家一些著名的岛屿度假旅游模式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