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必对新增信贷井喷过度担忧

  王 勇

  一季度出现的新增信贷“井喷”现象,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再膨胀的忧虑。但笔者坚持认为,尽管数据远超市场预期,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经济只要能由下滑转向回暖,阶段性的信贷高增长无需过度担忧。当然,银行信贷高增长对进一步加强银行信贷管理还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切勿低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力巨大,传统的四平八稳的刺激经济、调控金融的政策手段根本无济于事,政策实施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正是尽管今年一季度信贷“井喷”央行却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的重要原因。

  解决我国流动性黑洞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需要,去年我国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流动性黑洞”现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流动性过剩现象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却是流动性短缺。企业普遍认为流动性吃紧,中小企业更是感到现金流紧张,融资困难。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消费需求低迷。流动性黑洞的存在,是制约我国市场流动性回升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通过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确保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来盘活市场流动性。这就有必要进行阶段性信贷超调,即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所出现的超预期的信贷高增长或信贷高收缩现象。这种“合理”增长,就不排除一定时段内可能会让信贷投放超速增长。

  实际上,从去年11月以来的信贷高速增长,已经使我国经济形势开始显现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根据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月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领先指标亦多有起色:发电量、房地产与汽车销售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制造业PMI均呈现第一次反弹。

  当前银行信贷结构及拨备覆盖率比较合理。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贷款结构有所改善,票据融资占比大幅下降,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大幅下降,这足以说明银行在信贷高增长形势下,新增贷款的风险仍是受到严格控制的。3月,企业新增贷款约为1.63万亿元,其中企业短期新增贷款较上月增加了3146亿元至4728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继续上升至41.76%,说明贷款仍然是更多地流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这些领域的贷款都属于低风险资产。还有,新增贷款具体到企业则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对受经济下滑影响较大的制造业则银行依然谨慎规避。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风险,2008年银行拨备覆盖程度在上年基础上更是扩大了2倍,达到115.3%的很高水平。去年12月,在央行公开宣布放松信贷规模控制不到一个月,银监会就传达了提高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将五大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原来的100%提高到130%,股份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原来的100%提高到150%。今年初又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股份制银行大致仍按照150%执行。应该说,银行未雨绸缪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即使未来不良贷款出现了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控的。

  毋庸讳言,信贷高增长需进一步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根据当前形势需要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把握好信贷投向调整力度,以确保信贷资金能够真正用在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上。要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要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要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当作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渠道和机遇,有效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贷业务;加大对产业转移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

  信贷高增长的确有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高度警惕。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与5年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除对新投入的贷款,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把好贷款投向关外,还应充分利用集约化、扁平化机制的改革,防范乱贷款、盲目贷款以及信贷管理能力低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对已经产生的不良贷款随时提取拨备,而且还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良贷款提取减值准备等。央行必须全面监测、科学分析和预测经济金融运行状况,防止可能出现因信贷投放失控而造成将来的通胀现象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货币政策决策和实施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