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能轻言经济进入了复苏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 01: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肖明

   “虽然天气变化无常,但春天还是如约而至。”4月16日,在国家统计局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会上,该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以这句开场白形容了目前的经济态势。

   根据当日发布的数字,一季度GDP增幅为6.1%,尽管同比增幅比去年第四季度的6.8%要低,不过部分数字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比如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比1-2月份增长3.8%速度要高。投资增速也在加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而一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下降0.6%,3月CPI较上年同期下降1.2%,降幅小于2月的1.6%。

   但拉动经济“三驾马车”的消费与出口,数据却略显黯淡。一季度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9.7%,进口下降30.9%。3月出口下降17.1%,进口下降25.1%。进出口的持续下降显示出金融危机之下外需和内需的双双疲软。

   “从经济周期角度看,很难说中国经济走出低谷,进入了复苏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对这组数据背后的经济走势给出了判断。

   一个理由是他自己测算的经济环比增长数字,目前国家统计局由于技术原因并未公布经济季度环比数字,而根据他的研究,中国经济GDP增速季度环比要到1.7%,全年GDP才能保证7%左右,“今年一季度环比为1%,实际上是很低的速度。”他说。

   “滞胀”是目前人们对经济局面最坏的预测,中国进入“通缩”时代了么?“目前物价在持续下跌,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也是负的,而且下跌伴随着经济增幅低于潜在增长率,这就是典型的通缩。但中国的通缩在一定意义上是国际输入的。”祝宝良说。

   今年经济增长取决于内需增长能否抵消外需下降,从这个角度,他对经济刺激政策提出了建议,“在消费方面努力。要么增加居民收入,要么通过政府扩大公共支出,代替居民消费。”他还专门提到拉动房地产市场这个内需“抓手”,“地产企业优胜劣汰,房价下调到老百姓能承受得起,这个行业才会恢复。”

   复苏与否要看民间投资

   《21世纪》:你如何看待目前的经济形势?

   祝宝良:目前信贷、货币发行量、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经济指标表现都不错,港口吞吐量、用电、工业增长等数字也在改善。经济向好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加和积累。不过如果从整个经济周期角度看,很难说经济走出了低谷,进入了复苏期。

   我国最近一次的经济最高点出现在2007年的第二季度,此后经济开始进入回落阶段,目前正处于萧条期。人们目前最关注的是“萧条”期将有多长。

   《21世纪》:那就是说经济仍未进入上升期?

   祝宝良:很多人认为过中国将进入复苏期,我认为这样的判断过于乐观,从萧条到复苏,中国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我国是在去年年底开始调整库存的,最快的情况,半年消化库存。同时,在外需急剧收缩的情况下,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至少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消化过剩产能。因此,至少需要两年,企业才愿意增加投资。所以不可能很快进入复苏期。

   目前一些经济数据略有回升,主要是政府投资导致的,一旦政策刺激力度削减,或外需减慢,这些数据自然又会回落。我认为,目前,民间力量的参与还没有体现出来,只有当政府投资与民营企业的投资二者并驾齐驱时,中国经济才真正进入了复苏期。

   《21世纪》:你用哪些指标来判断经济是否复苏?

   祝宝良:判断目前的经济形势,必须同时综合看影响经济增长的几大先行指标。包括财政支出,信贷,货币发行量,钢铁产量,港口吞吐量,房地产新开发面积等。前三项是较快增长的,也主要反映了政府的行为。反之,港口吞吐量没有起色,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没有上升,反映民间投资欲望不强。

   国际因素导致典型通缩

   《21世纪》:3月份物价下降1.2%,一季度为下降0.6%,到底是不是通缩?滞胀会是经济的最大问题吗?

   祝宝良:我主张物价负增长并伴随着实际经济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才叫通缩。

   目前物价在持续下跌,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也是负的,而且下跌伴随着经济增幅低于潜在增长率,这就是典型的通缩。

   当然,目前中国的通缩不单是国内的问题,主要是由国际因素决定的,因为国际大部分商品价格都比国内低。

   《21世纪》:你如何预判未来的经济走势?

   祝宝良:未来3个季度经济会比第一季度同比增速要快,原因是去年下半年经济的基数很低。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同比,也要看环比。

   一般讲,如果全年经济增速要到7%,那么每个季度环比需要到1.7%。去年第三季度的环比为1.7%,第四季度只有1%多一点,今年一季度环比为1%,实际上是很低的速度。中国经济增速低于7%,等同于西方发达经济的负增长。只有当持续若干季度维持在环比1.7%以上时,经济才算是进入了复苏期。

   《21世纪》:目前内需增长和外需下降抵消起来,是否到了临界点?

   祝宝良:今年经济增长取决于内需增长能否抵消外需下降。

   内需方面,剔除价格因素,投资处于加快的趋势;消费目前还比较稳定,但从长期看消费应该是放慢的,因为老百姓的收入下降了,购买力随之下降,算是稳中趋降。外需方面,出口降幅已经开始放缓,但是仍然处于下降趋势。

   虽然政府依靠投资项目、扶持政策正在拉动国内需求,但是由于民间力量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所以内需这部分增长还是无法抵消掉外需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我国出口多为消费品,进口多为投资品而造成的。

   房地产在我国GDP中占了较大比重,该行业不启动,整个经济就好不起来。要启动该行业,需要发挥市场作用,也就是价格。只有这个行业自行优胜劣汰,使得某些企业倒闭了,房子价格得到调整,老百姓才可能买得起房,这个行业还有可能恢复。

   新刺激政策应着眼消费

   《21世纪》:你觉得现在是否需要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

   祝宝良:是否采取新的经济刺激政策,还需要观察和选择时机。暂时再推出新的大的刺激政策没有必要。

   继续实施以信贷刺激经济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说明了银行愿意贷款给企业,鼓励企业去投资好的项目。在这个非常时期,信贷较快,也是为了让中小企业看到经济的复苏还有希望。

   不过,去年推出的4万亿投资目前哪些方面有效,哪些方面效果较小,现在还看的不清楚。而且中国也要考虑到国际形势走向及全球经济衰退期的长短。

   如果要进一步刺激经济,可以在消费方面努力。因为增加消费,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改善,刺激国内需求的增长。刺激消费无非是两个方面,要么增加居民收入,要么通过政府扩大公共支出,代替居民消费。我觉得,再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意义不大,因为目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不过2000多万,这部分高收入者缴纳个人所得税,占全社会的比例很小。因此要减税,还不如减企业的税收,这会惠及就业从而增加居民收入。

   但是短期内刺激消费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消费更多是受体制问题的制约。

   《21世纪》:去年我国调整了宏观政策多次,今年你觉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否还有必要做新的调整?

   祝宝良:今年还是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积极的货币政策。适度积极的货币政策,按照年初定的目标,是M2增长17%,信贷增长5万亿以上。现在M2增幅达到了25%,信贷在一季度几乎完成全年目标,这已经是积极的货币政策了。

   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贷款增加总体有利于我国经济尽快复苏,值得肯定,但要防止出现滞胀和银行坏账的增加。接下来的三个季度,信贷和M2投放应适度放慢一些。

   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方面,可以做更多的文章,比如减税、减费,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等。下一步可以增加中央财政预算在公共领域的支出,比如教育、卫生等方面,像大学生的学费可以减免,节约出的钱就可以用于消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