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盛“帝国”是如何建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 06:42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顾锦生 综合报道

  高盛的总部,位于与华尔街垂直的百老汇大街85号,与纽交所相距两条街。较之于瑞银、雷曼的大楼,这幢楼极为低调,门口甚至没有公司的名字,简简单单地写着数字85。

  来自德国巴伐利亚的犹太移民马库斯.戈尔德曼1869年在纽约创建一家小型商业票据经销机构时,他很难想象,自己的小公司有朝一日会进化成全球第一大投资银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200多年后的接班人仍然与自己一样,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这便是高盛的企业文化所致,高盛现任CEO劳埃德.布兰克芬将这种文化描述成个人信心与“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的结合。“这份战战兢兢驱使着人们必须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高效的生产力。是的,对于未来,一想到未能博得客户的欢心,我们便会觉得心惊胆战。”

  这也是它成功的一大要素。

  1882年,戈尔德曼的女婿萨穆埃尔.萨克斯加入公司,并将公司名称改为了现在的“高盛”。这家公司以率先使用商业本票而声名鹊起。20世纪初,高盛接手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业务;它也是第一批大规模录用名校MBA的公司之一,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今天。

  对人才的极度挑剔,是高盛逃过重重危机的法宝之一。“虽然我们的业务额以十亿美元为单位,但我们对人才的选拔却是以个人为单位,精心地逐一挑选。在服务行业里,缺乏最拔尖的人才就难以成为最拔尖的公司。”

  高盛1928年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庞氏骗局”的限额基金,但随即在第二年发生的股市崩盘中倒闭,公司的声誉受到了损伤,几年后才得以恢复。高盛投资银行业务的鼻祖悉尼.温伯格1930年以高级合伙人的角色加入公司,他修补了高盛的形象,并帮助后者在1956年福特公司的IPO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高盛历史上另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是格斯.莱维,他从证券交易员一步步做起,1970年成为了高级合伙人,并再次构建了高盛的交易业务。也正是莱维提出了高盛著名的经营哲学“长远欲求”,即只要从长远来看能赚到钱,短期的交易损失无须担心。

  上世纪90年代,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带动了高盛的全速发展。它先后在雅虎以及日本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DoCoMo的IPO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今天,高盛已经在全球各个金融中心设立了办公室,触角伸至各行各业。据说,福布斯富豪榜上的400名最富美国人当中,43%是高盛的客户。高盛的员工收入自然水涨船高。2006年,刚刚接任保尔森的布兰克芬挣了5300万美元,2007年涨到近1亿美元。当然,他仍旧一如既往地“战战兢兢”。“让我半夜惊醒的事情,就是担心不可预知的事件可能会使数年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一语成谶,他的收入去年锐减了98.4%。

  当然,这并不会让布兰克芬和高盛止步不前,因为现在他们面前的机会远多过困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