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贸依存度高估中国对外需依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5日 01:1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人们经常用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对于外贸的依赖程度。中国2007年的外贸依存度接近7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过于依赖外贸和外需。

   但外贸依存度的计算方法存在争议,其分母GDP是增加值,而分子却是进出口总额,它们的经济内涵不相对应,不具有严格的可比性。在加工贸易中,GDP和进出口总额尤其不相对应。例如,国内企业进口了价值10万美元的零部件,组装成品之后以15万美元的价值再出口,在这个过程中,进出口总额为25万美元,但增加值只是5万美元。因此,外贸依存度指标大大高估了中国对于外贸和外需的依赖。

   那么,应该如何计算外需和内需的比例以及他们的作用呢?在支出法GDP的统计中,需求被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三大类,其中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是内需,而净出口是外需。在这“三驾马车”中,净出口所占的比例在大部分年份都不超过3%,近年顺差增长较快,使得净出口的比例大大增加,但也没有超过8%。也就是说,与消费和投资相比,净出口对GDP的影响是很小的。

   这种算法又低估了外需的作用,外需应该等于出口,而不是等于出口减进口(净出口)。这样看来,中国2008年的外需是14285亿美元(货物出口额),折算成人民币是100866亿元人民币,占到当年GDP的33.5%。但不能据此认为,外需与内需的比例是33.5∶66.5。内需中有一部分不是由国内产出满足,而是由通过进口实现,因此,内需不是等于国内产出(GDP)减去外需(出口额)。内需应该等于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再加上进口额,2008年是36万亿元人民币。那么,内需与外需的比例是1∶0.28。通过这个比例关系可发现,内需才是主导性的因素。

   这种算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外需的地位,但还是低估了外贸的作用。外贸包括进口和出口,出口是外需,而进口则起到促进内需的作用——如果不是通过进口,某些国内的消费和投资就得不到很好地满足,可能会因此而减少。因此,外贸的作用确实要通过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才能完整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外贸依存度有其合理性。它可能很好地适用于发达国家,但适用于中国则要做一些调整,因为中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中的进口不会直接影响内需,而出口中也只有一部分是对中国产出的需求。因此,计算外贸依存度,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要分别处理:加工贸易算进出口差额,一般贸易算进出口总额。这样可以更准确地估计中国对外贸的“依赖”程度。

   2007年,中国一般贸易的进出口总额是9673亿美元,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差额是2493亿美元。据此可以算出,经过“调校”的外贸依存度是37.3%。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值,但不是“高得离谱”。美国和日本2007年的外贸依存度也在30%左右,中国比它们高得并不多,可以说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