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警惕美国的麦道夫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02:32  第一财经日报

  劳韬

  美国的司法机构开始惩罚瞒天过海的犹太投资人麦道夫(Bernie Madoff),那么谁来判决美国漏洞百出的金融体系和监管机制呢?美国的财政机构通过兜售美元开始弥补深陷泥潭的不良资产与实体下滑,又有谁来偿还美国的次级抵押资产证券化给世界带来的资产损失、信贷萎缩与生产低迷呢?

  麦道夫利用所谓“领形”期权(collar option)的伎俩不断地把资金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但是口袋是漏的,因此20年来将近600亿美元的资产不断地蒸发到自家屋顶上,终于把百年前的“庞氏阴谋”改姓为“麦”。作为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有着显赫的投资人背景,有着纽约上东区的豪华办公室和住所,有着巨大繁杂的融资网络与商业人脉。斯皮尔伯格等美国上层犹太富豪,海外的瑞银、富通等机构,都是他的直接客户,以此甚至某些美国金融投资人相信如果没有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麦道夫的骗局将会一直继续到他寿终正寝。直到去年12月东窗事发,他的多数客户即使已在信贷紧缩中四面楚歌,深陷泥潭,却仍不愿放弃麦道夫基金的优厚回报,从那里抽回资金。谎言说了一万遍就变成了迷信的真理,他的光环成为投资人信心天平上的砝码。与其类比,硕大的AIG与GM是否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呢?

  我们突然想到去年雷曼垮台时被骗光终身积蓄跳楼寻短的香港老太太。一个深知内幕的技术分析师马科波洛斯(Harry Markopolos)即使花了十年不断上访尚且无法扳倒这棵“麦氏大树”,更不用说远在天边购买了他的分销再分销基金的香港老太太。荒唐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居然在2006年还给麦道夫担保,显然是出于相关利益地盘的交集。大树已根深蒂固,倒下便天崩地裂。如今在联邦调查局的关门调查与司法检察院的公开审理中,不同的利益阶层还在为查封他家人的财产以及如何为直接损失人争执不休时,有谁关心过其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300万麦基金的散户投资人?

  眼下美国政府似乎就在奉行这种麦道夫主义。尽管美国人收敛了寅吃卯粮的消费,却以不断膨胀的货币政策,开始用起了“明天的”投资来拉动短期下滑的制造与服务业,并放任了长期的贬值压力,比如最近美联储的5000亿美元印钞行动。如果说美国从二战开始不断吸纳的人才、累积的科技实力还是一块沃土,那么除了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繁杂的法律体系外,其他的“麦氏光环”似乎在潮水退却时逐渐沙化。美国真的能推动又一次技术革命吗?否则这场货币拯救就只是一剂麻药而已。

  单纯就流动性而言,任何一个泡沫终究会有灰飞烟灭的一天,麦氏泡泡吹了20年,那么美国泡泡能吹多久呢?而我们如何对我们子孙的资产安全负责?难道我们不得不救美国整体吗?难道美元就是不二之选吗?我们如何理清与美国千丝万缕的瓜葛?我们有太多的不确定,而唯一确定的是我们对“美国信用”的问号越来越大。

  (作者为法国索邦大学计算机语言学硕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