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政赤字是否换适度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 13:20  《英才》

  如此高的财政赤字引出了该与不该的争议。中国经济能够承受如此高位的风险压力吗?会不会对以后的经济增长带来隐患?

  文|崔自力 出处|《英才》杂志4月刊

   赤字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2009年中国财政赤字将扩增至9500亿元。这的确是一个会让人感到惊奇的数字,要知道,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最高额度的财政赤字,并且与2003年历史最大规模赤字3198亿元相比,在绝对量上增加了近200%。

  如此高的财政赤字引出了该与不该的争议。中国经济能够承受如此高位的风险压力吗?会不会对以后的经济增长带来隐患?

  其实,评价中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要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视角来看。从短期来看,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略高甚至更高一些的财政赤字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而从中长期来看,负债风险则是政府必须高度关注的。

  为什么短期的财政风险可以承受呢?

  国际上对财政赤字的高低评价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赤字率(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一个是负债率不超过60%。当前的财政赤字已经触到了第一条标准线,达到将近3%的水平,而负债率刚刚达到20%左右。

  在我看来,赤字率虽然重要,但是以此为中国标准不足为凭。

  其一,这次财政赤字将通过发行国债和地方债筹措,而通过发行方式可以看出,主要的发行对象是国内民众,也就是说,国债释放出来的主要是当前46亿元的居民储蓄。把银行负债变成了国债,把商业信用升级成国家信用,风险不是升高了,而是显著降低了。

  其二,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期的敏感阶段,每年新增的适龄就业人口和生产力提高后释放出来的农村人口构成了就业的巨大压力,如果不能很好消化这个压力,带来的不仅仅是发展停滞问题,更为严重的将是稳定的问题。

  其三,温总理反复强调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当前阶段如果中国经济真的掉头向下,则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改革成果将会受到致命打击——包括中国的民营经济和脆弱的制造业。增长速度,不仅仅可以换来信心,更可以换来经济结构优化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财政赤字换来就业率的提升和GDP的适度增长,是宏观政策必须担负的责任,适度的风险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是,并不是说财政赤字对中国经济没有伤害。对于另外一个指标,也就是负债率指标,我反倒更为担心。的确,按照公开数据看,中国目前的负债率是20%左右,离所谓的风险线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名义负债率并不能反映中国的实际负债水平,中国政府的隐性负债甚至可能高于当前的显性负债水平,那么实际的风险恐怕就比较可怕了。

  隐性负债的其中一个主体来自企业债,目前以各地方政府为背景的城市投资公司,正成为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的主力军。而这些城投公司所发行的企业债券,被认为属于变相的地方债券。另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的消息,中国今年将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去年四季度以来,已有45家企业发行债券大体筹措资金1300多亿元,另有50多家企业已提出债券发行申请,预计筹集金额近1000亿。粗略估计,这些企业债,总额应该不会低于显形负债的水平。它透支的是地方政府信用,最终同样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

  同样要注意的就是要谨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冲击过大。这次增加的很多投资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建设。但是,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刺激内需政策角度看,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基本集中在大型的垄断性国有企业,调整中或许不一定出现“民企国企化,国企央企化,央企垄断化”的现象,但是对大量资源投入到垄断的资本密集型企业、而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冲击过大。这些状况需要防范。

  (作者系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