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观察报社长刘坚聊报纸生存方式 (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8日 12:05  新浪财经

  主持人权静:那您作为《经济观察报》的社长,这个报社的领路人,未来怎么样能够保证这个市场份额继续增长下去?

  刘坚:我觉得我要纠正一下,我觉得不能把我当成一个领路人(笑)其实《经济观察报》是一个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的一个媒体,我觉得我们是在并肩作战,我和我的同事们我们肯定会非常努力地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相信我们这个团队,我刚才说了,从8年到现在已经过去8年了,刚才讲如果说我们能够走到今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的这样一个队伍,所以我相信这支队伍未来会走得更好。

  主持人权静:您刚才也提到了,其实现在在报纸类的财经媒体里边也就是那么三、四家,比如说有第一财经日报,有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其实犹如您刚才所说现在慢慢的是强者恒强,而新的准入门槛会非常高,我们也知道中国的财经媒体也就是2000年中国加入WTO之后那一批发展起来的,您觉得现在还有可能出现新的竞争者吗?或者这几家并力的格局会不会打破?未来又会怎么样发展?

  刘坚:我们是2001年创刊到现在,21世纪比我们更早一些,后来新进入的有第一财经日报,还有包括华夏日报,我觉得其实情况跟我们创刊的那个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行业的门槛是越来越高。比如说举个例子,当时2001年的时候如果我们在人力上的投入,可能三、四千或者四、五千,我们就能招到比较优秀的记者,但是今天肯定这个门槛已经大大的提高了,那我只是举了一个人力投入上的成本,这个门槛就会比当初高的多。

  其实在媒体运营的任何一个环节,这个门槛跟五年前或者十年前相比已经高了很多很多。当然了,即使是这个门槛比过去高了很多,但是只要你保持这个行业维持一定的跟其他的社会平均成本比较高的还有相对比社会平均利润高的这个空间的话,一定会有资本想进来的,只不过难度会比当初要大的多。所以你让我做出一个预测,说未来这个格局会不会有变化,或者是不是有新的市场的参与者进来,我觉得这种可能性都有,如果他新的资本或者其他什么新的力量具有强大的能力,无论是从人力能力还是说从资本的实力上,还是说对财经媒体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他认为都可以比现有市场上的参与者能做的更好的话,那我想还是会有可能进来,只不过进来的时候参与竞争的激烈程度会比三、五年以前要激烈的多,而且获胜的可能性也比那个时候要低很多,无非是这样。

  主持人权静:其实刘社长不愧是财经类媒体的行业内人士,说话就比较严谨,就是有可能,但是概率比较小。您刚才也说到现在有这么几家大的财经媒体形成了比较激烈的竞争格局,但是我们发现其实在竞争过程当中每一家报纸的策略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化,就是大家走的路会发现越来越不一样了,比如说其他的报纸可能更加追求出刊的频率,从周报改成每天出刊,或者有些报纸直接就是日报类的,但是经观还一直在走周报的路线,这个路线会一直坚持下去吗?在您心中?

  刘坚: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一直的,一定是有变化的,但是无论是坚持也好、变化也好,你都要有一个理由,起码你要有一个理由说服你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那我觉得这个事情就不好做。

  说到《经济观察报》的周期问题,其实也有很多朋友,关心我们的人,包括我相信也有很多新浪网友是我们的读者,都会很关心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很多记者同事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我们也讨论这个问题,之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做出周期上的变化,我是觉得基于这样一些考虑:

  当我们说现在的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其实指的不仅仅是报纸与报纸的竞争,还包括报纸跟电台、报纸跟电视、报纸跟网络,新浪我们当然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但是你说市场上有没有竞争性?我觉得我们应该承认是有的。那你想想作为报纸这样的一个形态的媒体,它在跟新形态的媒体,比如说跟网络的竞争当中它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我觉得网络的特点是快,时效快,覆盖广,这是它最明显的优势,而报纸从周报到日报,你说它改变最大的是什么?我认为它改变最大的,或者说能够给读者带去更多价值的就是通过对时效和覆盖的改变,来改善对读者的服务和对客户的服务。

  可是我们又知道无论是时效也好,覆盖也好,在报纸这种形态的媒体当中由于技术的原因,它永远不可能跟网络去比。所以我们观察报的很多同事经过讨论以后,我们就认为在我们最不拿手的地方去着力,去改善,试图改善,认为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是我们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去做日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我觉得你报纸周期改的再快,我们从周报到周二、周三到日报,能跟网络相比吗?你们总编辑陈彤说,说网络是秒报,你再怎么快也不可能快到那个程度。所以我觉得不应该在你们弱势的地方下工夫,去参与这个竞争,而应该更多的去挖掘你的优势,从你比较擅长的地方入手参与这个竞争才是明智的选择。

  主持人权静:其实我也听业内的人士,也包括《经济观察报》的同行们说过这样一个比喻,说其实《经济观察报》它做的文章像是在打井,就是我周一到周五一天打一口井,和我五天的时间打一口井,那个井的深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个深度和专业性也是您一直追求的,并且也是您认为最擅长的地方?

  刘坚:是,因为在过去媒体,尤其周报的发展路径基本上就是从周报到周二、周三过渡到日报,几乎可以说周报这种形态媒体发展的不二路径。但是我觉得当网络出现之后,网络媒体出现之后其实这种路径选择已经被彻底打破了,我们必须选择新的路径,如果说从周报到日报是从挖一口井变成挖五口井的话,我们情愿还是一口井,但是挖一口更深的井。

  主持人权静:一直在读者心目当中《经济观察报》是一个有更多的学术背景,有更多的思考的这样一个学者的形象,所以它也是有观察这个概念在里边,我们总是冷静地深度的思考这个事,这个深度和你们一贯的口号跟定位…

  刘坚: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我觉得媒体发展到今天对于多数媒体来说,我认为有两个权利是你必须要参与竞争的,一个是报道权,一个是解释权。

  我们觉得报道权当然跟你的积累,跟你的人脉关系有关,但是报道权有的时候可能跟运气有关。因为所谓报道权的争夺就是你要追求第一现场、第一声音,可是这个世界那么大,什么时候你能做到,不说能做到,而是能保证所有重大的新闻都是你第一个知道的?但是我觉得在解释权的竞争当中,就不太有不可控的因素,就是说不是运气构成的,解释权更多跟你的积累,跟你的学习能力,跟你的研究能力相关,你只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付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有更多的积累,平时更用功,你就可以做的更好,排除了更多的运气的随机的成分。所以我觉得我们就选择了一个在另外一个地方更加花功夫的这样一种选择。

  主持人权静:您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是大家也都觉得我们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缺信息,但是缺少的是对信息的筛选和思考。

  刘坚:当然了,其实在我看来我觉得连搜索引擎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这样一种需求,现在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就是对于公众也好、读者也好,有太多的资讯,他们需要有一个梳理,有一个选择,需要找到对他们来说最有用的东西,所以他们需要搜索引擎去帮他们筛选过滤一些东西。而在西方其实媒体理论当中早就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媒体就是一个看门人,就是看这些对他的目标客户无用的信息过滤掉,把有用的搜集进来,这样一个工作。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工作。

  主持人权静:而且也是目前来说大家认为比较缺乏的一块(笑)但是我们看到经观也在做网站,经济观察网,这个定位又是什么?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