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代松阳
金融危机已到了非常时刻,必须依靠全世界人民的力量、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共同应对。峰会最终签署的公报也正是向世界表明了这样一种姿态,这对于提振全球市场信心的作用不言而喻。
4月2日,G20伦敦金融峰会在全球瞩目中落下帷幕。尽管会前爆出萨科奇式的退出“威胁”,尽管二十国领袖会晤时间只有短短的4个小时,但本次峰会在IMF增资、全球金融监管、发展中国家援助、抵制贸易保护等方面达成的诸多共识令人备受鼓舞。
会后各国领导人对本次峰会成果也都不吝赞美之词。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伦敦金融峰会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转折点;英国首相布朗将之与二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就连会前不太合群的法国总统萨科奇也盛赞峰会结果好得出乎预料。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伦敦金融峰会成果颇丰、远超期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在全球经济未暖犹寒时分,金融峰会的召开,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硕果良多
在此次峰会达成的多项共识中,刺激经济方面的成果无疑最引人注目。根据会后公报显示,二十国集团未来将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增资5000亿美元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模由2500亿扩大至7500亿;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以增强流动性,并向发展中穷国倾斜;提供2500亿美元用于未来两年的贸易融资;为区域性多边发展银行提供1000亿美元贷款,以帮助发展中穷国。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继忠认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众多国家面临流动性不足甚至国家破产的威胁,这种负面效应的扩大会进一步毒害国际资本市场的信贷可得性。对IMF进行大规模增资,可以更大范围惠及遭受危机重创的国家,有助于缓解各国因流动性匮乏带来的暂时性国际收支困难。
“注入2500亿新增特别提款权,也是为了缓解各国目前硬通货流动性不足问题,通过扩大特别提款权,按所占份额分配给各成员,对于受资金困扰的国家将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周继忠说。
在金融监管方面,除了将信用评级机构和企业高管薪酬作为监管目标,本次峰会还首次将对冲基金纳入了监管范围。同时承诺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相应制裁行动。
“峰会之前双方在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和救治措施上分歧巨大,美国强调各国政府联手刺激经济,而欧洲力主加强金融监管,最终达成共同打击国际金融市场上容易兴风作浪的对冲基金以及避税天堂等投机势力的共识,寻找到了一个政策平衡点。”周继忠认为,将对冲击基金纳入监管范围的措施,其实是美欧之间化解矛盾的一种折中解决方案。
另外,本次峰会在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公报明确提出将新建一个金融稳定委员会取代现有的金融稳定论坛,同时倡议改革IMF和世界银行领导层遴选制度,打破美欧分别执掌的惯例,进行公开、透明的选任,以赋予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更大的发言权。
“按照二战以来的成规,IMF领导人一般都由欧洲国家选派,世界银行领导人则来自美国,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囿于自身经济弱小,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所占份额较低,没有多少话语权。”周继忠分析说:“尽管近20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IMF本身的资金结构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本次G20峰会也成为新兴经济体增加资金份额提升话语权的关键会议,这必然会带来国际金融组织领导人权力分配的变化。”
除此之外,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会上也重申了华盛顿峰会关于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不设置任何新的投资或贸易壁垒,不采取任何新的出口限制措施,不实行任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出口刺激措施,并将该承诺延长至2010年底。同时,本次峰会在发展中国家援助、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也都达成了多项全球共识。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教研室主任郑道文认为,在世界经济陷入百年不遇的严重衰退情况下,二十国集团联动推行凯恩斯主义,刺激社会总需求,这种全球干预经济的局面在人类历史上十分罕见。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使然,也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遗憾难平
尽管成果喜人,但郑道文认为,经过各国激烈博弈形成的最终“会议公报”,在某些问题上的表述却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尽管在刺激经济、金融监管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体现更多的仍然是美欧意志。
“虽然将对冲基金纳入监管范畴,但在由谁监管问题上却无硬性规定。”郑道文认为:“如果由各国自身监管,公报规定便同于一纸空文,美国曾经制定过很多类似规避风险的监管法规,但大都被束之高阁。同时,对冲基金在国际市场上暴敛财富也为美国国内创造过丰厚回报,这让人担忧美国政府缺乏对其坚定的监管之心。若由国际统一监管,就应该赋予国际金融机构更大权力,而对于现在的IMF,显然有些勉为其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展中国家研究部副研究员汪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虽然强化对冲基金的监管有利于减轻金融动荡风险,减少热钱炒作带来的油价大波动,但在金融对外开放进程中,仅靠一次峰会便能消弭对冲基金国际短期套利行为的危害是不现实的,对冲基金作为一种投机势力仍将长期存在。
在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方面,汪巍认为,尽管本次峰会在国际金融机构领导层遴选和新兴经济体出资份额上有所建树,但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一票否决权短期内仍然无法扭转,在国际金融机构掌门人更迭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较量仍将持续存在。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重大事项需有85%以上的投票支持,而根据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资金贡献份额分配的投票权比例中,美国一家就超过了17%,这也意味着美国拥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
瑕不掩瑜
4月3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伦敦金融峰会虽然取得了一些切实的成就和进展,但在清理银行有毒资产这一危机核心问题上的羸弱表现让人不安,对于银行体系政策应对的搁置不会平息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担忧。
但在周继忠看来,作为会期仅有一天的多国首脑会晤,不可能出台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达成的共识更多是一种原则性的战略协议或宏观精神。应该从更高层面上看待本次峰会的积极意义,期望峰会达成关于银行有毒资产清理的相关办法,有些求全责备。
“伦敦金融峰会的召开,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这意味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成了一种全球共识:金融危机已到了非常时刻,必须依靠全世界人民的力量、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共同应对。峰会最终签署的公报也正是向世界表明了这样一种姿态,这对于提振全球市场信心的作用不言而喻。”周继忠说。只要各国在方向上达成了一种共识,未来尽管在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上依然会出现讨价还价,但在共同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上的重大阻碍从此不存在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