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龙祝志 :总理背起了31个米袋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 09:43  中国财经报

   ——粳稻临时收储政策成效显著,后续问题不容忽视

  龙祝志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高价收购农民的粮食,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粮增收,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这些惠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策,被地方干部形象地称之为“总理背起了31个‘米袋子’”。

  春节前后,笔者就粳稻收储政策的执行情况,到几个省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了一些农户和粮食收储、购销及加工企业,对政策取得的积极效果和面临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粳稻收储政策成效明显,稳定了市场,保护了粮农,充实了粮仓

  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国内稻谷已连续8年增产,国内供需偏紧的局面有所缓和。2008年我国稻谷总产预计达到3750亿斤,较2007年增产29亿斤。粳稻是稻谷的重要品种,产区集中在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等省份,2008年粳稻总产预计达1000亿斤以上,占稻谷产量的27%左右。

  2008年新稻上市后,东北及南方部分粳稻产区市场粮价大幅下跌,市场多元收购主体入市谨慎,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卖粮难。为了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国家及时启动了稻谷临时收储政策,委托中储粮总公司挂牌收购。我所到之处,大家都纷纷反映,国家的临时收储政策执行顺利,托住了市场价格,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粮食供应平稳,经受了国际粮食危机和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考验。

  据统计,从10月份开始,国家根据收购进度情况,先后下达稻谷临时收储计划450亿斤,约占全国稻谷商品量的28%左右。截至2009年1月31日,各省执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收购稻谷257亿斤,收购计划执行过半。

  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各类企业稻谷总库存1402亿斤,其中粮权属于中央的政策性稻谷836.4亿斤,占全部稻谷库存总量的60%。据国家粮食局信息中心预计,2008年我国稻谷消费量3647亿斤,库存粮权属于中央的政策性稻谷占全年稻谷消费量的比例为23%,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水平,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同时,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扶持下,粳稻上市后价格保持稳定,较上年略有上涨。2008年黑龙江省粳稻平均收购价格0.92元/斤,较上年同期增加0.13元/斤。江苏省粳稻平均收购价格0.95元/斤,较上年同期增加0.04元/斤。

  走访的农户对2008年的粳稻收储政策大多表示很满意,谈到种粮收益,个个都是面露喜色,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黑龙江省富锦县二龙山镇西凤阳村村长于水中感慨地说:“2008年种粳稻的收益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亩地净收入304元。”吉林省吉林市孤店镇农户李中种粮收益更高,他家2008年种粳稻10.2亩,亩均净收入501元。农民种粮收益稳步增加,直接刺激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安徽肥西县长岗乡村民邓枝荣说:“俺家种了5亩多粮食、6亩棉花,还是种粮稳当,明年打算把一半的棉田改为种粮。”

  对近年粮食生产增长情况,地方有关部门同志大都估计,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2009年只要不出现灾害性气候,稻谷产量会增加。

  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反映,目前粮食市场机制不活,国家负担加重,担心现行政策机制难以持久

  国家出台的粳稻临时收储政策,农民满意,收储企业高兴,地方政府十分拥护。但从调研情况看,临时收储等现行调控政策对粳稻购销、加工及流通环节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一)粮食收购是靠国家还是市场?

  国家大量收购,社会多元主体逐渐退出,市场活力大幅下降,有关方面担心,这可能影响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成果。自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稻谷临时收储等政策以来,由于普遍看跌后期稻谷市场价格,社会其他收购主体入市不积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要任务也是托市收购,自营收购量急剧萎缩。吉林省国有粮食企业自营收购粳稻数量占全省粳稻总收购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86%下降到2008年的11%。安徽省桐城市大关粮站负责人介绍,粮站2008年粳稻自营收购量较2007年减少一半。

  国有粮食企业自营收购量逐渐萎缩的同时,国家收购量却在不断增加。黑龙江省2008年执行国家政策收购粳稻363.2万吨,较2007年增加95.4万吨,增长36%。广东几家稻谷加工企业也反映,往年都会去外省采购稻谷,近几年很少到外省采购,基本上都是直接在华南交易市场公开竞买国家拍卖粮,需要多少买多少。

  (二)仓储能力严重不足,储粮安全谁负责?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重,粮食库存不断增加,后期仓容紧张的局面日益严重,粮食质量和库存安全面临较大隐患。

  一是仓容不足,影响粮食收购工作。地方同志普遍反映仓容紧张,影响2009年粮食收购工作。中储粮江苏分公司有关同志说:“现在江苏仓容设施不足,至少还需要打10亿斤露天垛。”二是部分基层粮站基础设施陈旧,收购粳稻质量安全没有保障。调研的南方省份大多存在仓容设施老化、烘干设备不足的问题。安徽省有关部门介绍,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有效仓容250亿斤,其中:已待报废和需大修的仓库占12%,基础条件较差的仓库占56%。笔者在桐城市大关粮站也看到,粮站没有基本的烘干设备,而且粮站地坪裂开,也没有晾晒粮食的地方,从农民手中收上来的湿粮(18%左右的水分,国家收储粳稻要求水分为14.5%)直接堆放在仓库里,储粮安全存在隐患。按目前的政策安排,中储粮公司是责任主体,中储粮系统点少、人少,需委托地方粮食企业代收代储,而地方粮食企业长期以来底子薄,保管条件又难以很快改善,储粮安全令人担忧。

  (三)粮食加工企业“两头受挤”,谁来保护?

  与玉米等饲料用粮不同,粳稻主要用于口粮,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在国家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步提高粮食价格的政策导向下,粳稻价格稳中有升,而受消费需求下降影响,当前粳米市场价格呈下跌趋势(南方销区东北粳米价格由2008年下半年的1.63元/斤跌至目前的1.44元/斤),粳稻加工企业“两头受挤”。由于粳稻加工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目前普遍开工不足。江苏靖江一家大米加工厂老板忧心忡忡地告诉笔者:“靖江以前有3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大多数都是年加工量1万吨左右,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现在大部分都处于半停产状态,过不了多久,我也要关门大吉了。”

  粮食加工业市场放开较早,保护政策也少。广东省金粮稻丰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谈到加工企业现状,一脸苦笑:“我们粮食加工企业没人管,就像没粮的孩子一样。”如果加工企业大量停产,会影响市场稳定。

  (四)粮食价差亏损巨大,谁来负担?

  截至2009年1月31日,国家执行临时收储政策累计收购粳稻102亿斤。如果这部分粳稻不能及时顺价销售出去,按储存一年计算,每斤粳稻国家需负担收购、保管、利息等相关费用约0.1元左右,每年中央财政要负担利息费用补贴10亿元。

  受金融危机影响,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中小企业歇业、停产、倒闭数量明显增加,农民工大量提前返乡,广东等地餐饮业和单位食堂大米需求回落。东莞市昌祥粮食有限公司经理说,因民工返乡较多,口粮消费下降,2008年11-12月,大米加工销售同比减少20%左右。销区粳稻消费需求回落给粳稻后期销售带来较大压力,而且粳稻水分高,陈化降等快,若不及时销售,可能会出现坏粮的危险,届时中央财政负担更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