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豪华墓地标价200万 开发商被指炒墓推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5日 04:18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提要:记者近日对深圳公墓做了调查,发现有78平方米的阴宅“楼王”价格高达200万元,并自称“地下CBD”“人生后花园”。加上制作墓碑等“装修费”,该阴宅至少要花220万元以上才能“入伙”。而这种楼王在深圳只有7套,简直可以媲美“阳宅楼王”。而在“地下CBD”被炒得沸沸扬扬之时,深圳各大墓园也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不到1万元的“经济适用墓”。像阳宅一样,公墓的两极分化日趋激烈了。

  “阴宅楼王”标价200万 仅7套

  4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深圳关内唯一的公共墓园——西丽报恩福地。当记者问有没有较高档的墓地时,墓位导购小姐的回答是:“有,最贵的要200万元。这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是地下CBD,人生后花园。这种墓地只开发了7套,每套78平方米,处于风水最好的地段,已卖出了1套。也有便宜一点的,占地24平方米,卖78万元。”

  导购小姐介绍说,这种墓地多是买来做家族墓地的,已卖出的那套“阴宅楼王”的业主准备在里面放14个骨灰盒。这种大型墓地制作墓碑的价格也不菲,覆盖78平方米的墓碑至少也要二三十万元,想入住“阴宅楼王”,至少得花220万元。

  “经济适用墓”带装修不到1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第一次听到了“经济适用墓”这个词。记者在深圳市龙山永久墓园看到,整个墓园坐落在一个环形的山上,山底下的墓位大多已经被占用,山顶上的墓位占用率则相对较少。

  导购小姐表示,影响墓位定价的不在于面积,而在于墓位的海拔高度和朝向。海拔高度越高,墓位的价格也要提升不少,因此龙山墓园所说的“经济适用墓”都集中在山底。

  据介绍,“经济适用墓”全套服务只需要9800元,包括了墓地费、安葬费、墓碑费、10年管理费等。它们还相当抢手,记者走过的几个区域都只有边上还有空位。

  行业怪现状

  阳宅跌得惨 阴宅涨得快

  华侨墓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年前开发的墓地售价相对便宜,而最近开发的墓地则售价贵一些,二者之间的差额可以达到3万至5万元。

  龙山墓园的导购小姐告诉记者,要买墓地就要尽快定下来,现在的墓地都被订得差不多了。虽然现在房价比以前跌了很多,但墓地基本没受什么影响,买墓地的人还是很多,均价都涨了两成以上。

  活人买墓“添寿” 商家推波助澜

  “天价墓”是这样“炒”出来的

  在福州市一些公墓陵园,一块墓地动辄售价数万元,地段佳、风水好的墓地则被以“天价”炒卖。记者发现,这些墓地价格不仅贵得离谱,其中还有部分是违规修建的“活人墓”。

  墓价大涨 贵得离谱

  福州市民陈先生这几天忙着为家中年事已高的一位长辈物色一块安息之地,当他一番打听后,高价墓地把他吓了一跳。陈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每平方米墓地价格都已涨到上万元了,竟比市中心还未过万元的商品房均价高出许多!”

  在妙峰山陵园,工作人员一边领着记者实地察看预售的墓地,一边向记者口头报了一份墓地售价表:1.35平方米大小的墓地销售起价1.9万元,2平方米的起价2.93万元,3平方米的起价4.23万元。

  这名工作人员说:“现在买,以后一定增值。10年前,福州市墓地价格每平方米七八百元,两年前就涨到每平方米9000元左右,现在的价格又比两年前涨了一大截。”

  记者从这里看到,不远处是晋安区新店镇正在开发建设的几幢商品房楼群,从一幢楼房建筑脚手架上悬挂着的巨大促销广告可知,那一带商品房均价仅为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而这里的墓地均价约为每平方米1.5万元。

  开发商是“炒墓”推手

  在妙峰山陵园,有不少墓碑被红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记者好奇地问工作人员,这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看了看这些红布包裹的墓地告诉记者,买这些墓地的人现在都还活着,这在福州叫“寿墓”,就是通常说的“活人墓”,都是最近卖出去的。在莲花峰万寿园陵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福州的很多公墓陵园,“活人墓”的数量超过墓地总量的两成。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认为,福州人传统风俗是年轻时就买“寿墓”,为自己增添寿命。这种风俗导致墓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墓价越涨越高。开发商正是抓住人们的心理,将墓地当作变相投资,为“炒墓”推波助澜。

  记者在莲花峰万寿园陵园看到,由于开发商将陵园内的小块墓地连片出售,该陵园出现了多处10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墓。福州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指出,这种造大墓的行为只会挤占更多的墓地资源,从而进一步抬高墓地售价。

  乱象滋生源于监管缺失

  福州大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会学教授告诉记者,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墓陵园内,每一穴墓地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严禁为活人修建墓地,不得利用墓穴搞预售和炒卖活动等。福州市公墓区“炒墓”乱象滋生,根源在于有关部门的监管缺失。“为何各种违规乱象都摆在那里,却都视而不见呢?一些部门恐怕有许多不能明言的利益牵涉在其中。”(据新华社、《广州日报》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