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谷歌音乐:百度后院搞策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4日 16:30  中国经营报

  “我们很早就知道MP3音乐搜索是我们产品里面的缺口,唯一的缺口。我们当然可以很快推出一个在法律上比较模糊的产品来捕捉这个缺口。但我们容忍这个缺口存在了很长时间,我们不能因为市场份额就妥协我们的价值观。”3月30日,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一天,谷歌的音乐搜索正式发布。

  百度的MP3搜索,可以说是压在谷歌身上的最大一块巨石,抢走了用户,抢走了流量,抢走了市场份额,甚至抢走了谷歌在中国原本可以获得的尊敬。

   弥补一个缺口

  在谷歌,很多人都知道做音乐搜索是必须的,工程师们也有很高的兴趣。但怎么做?谷歌是不可能冒着法律风险去推一项新业务的。毕竟,百度在获得流量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唱片公司的诉讼。

  2006年年中的一天,洪峰第一次为了音乐搜索的事情走进李开复的办公室,“我们可以找一个合作伙伴解决版权问题,我们自己来做产品的开发。”洪峰的提议得到李开复的支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就可以做。”李开复很清楚,谷歌的强项在技术开发,而不是与几百家唱片公司的谈判,谷歌并不懂其中的“潜规则”。洪峰并没有很快地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也就没有办法正式开始投入研究,只是在脑子里勾画着产品的架构。“眼睛闭了几下睁了几下,一晃就是一年过去了。”洪峰说。

  做音乐搜索的念头在很多谷歌人的头脑里打转,却不能变成现实。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郭去疾(现已离职)也一直在寻找答案。

  2007年,郭去疾通过朋友认识了巨鲸网联合创始人陈戈,陈戈在音乐界的经历让郭去疾看到价值:他懂音乐产业,可以弥补谷歌的缺口。陈戈与章明基联合创办巨鲸音乐网后,虽然获得姚明的投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国做数字音乐必须要面对盗版的现实,以巨鲸的影响力还无法与盗版直接较量。双方一拍即合。

  洪峰后来成为谷歌音乐搜索的产品经理,胡宁成为技术总监。在2007年11月,他们开始成立团队。

  如今这个团队现在已经发展到15个人,在谷歌内部算是很大的团队了。对于这支团队来讲,最难的不是设计创新的应用,而是与用户的使用习惯做斗争,“用户已经被竞争对手的产品‘训练’过,形成一定的使用习惯,很难改变,我们也很困惑。”胡宁说,比如用户输入“刘德华”三个字,在百度上会有11万条搜索结果,在谷歌上只有800条。用户自然觉得11万条是好的。“看到的是11万条结果,但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死链,或者不是原唱。根本不是用户想要的结果。”

  横在谷歌与百度之间,就是11万与800的较量。谷歌希望800能够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并将用户慢慢转换到自己的平台上来。“用户习惯很顽固,我们需要一些特别酷、特别新的功能才能把用户吸引过来。”

  胡宁每天为技术苦恼的同时,陈戈在马不停蹄地约见着各个唱片公司的老板,逐个攻破。以陈戈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说服对方,李开复、洪峰、章明基、郭去疾都是随叫随到,有时甚至动员姚明出面帮忙。“平均4天签一家。”作为主要负责人,陈戈深知与唱片公司博弈中的艰难,当这个产品发布的那天他哽咽了。但他也清楚,更艰辛的事情还在后面,因为产品真正上线之后,商业模式的挑战更为严峻。

   打开一个豁口

  百度MP3搜索为百度立下汗马功劳,但也招来很多麻烦,使得百度不断遭受各大唱片公司的诉讼。百度也希望与这些唱片公司修好,但无奈唱片公司要价太高,“擦边球”打得还不错的百度,也并不急于改变。但此次谷歌的音乐搜索无疑会对百度造成压力,“我们与谷歌合作的同时,仍然会继续与百度打官司。”华纳唱片亚太区新媒体及业务拓展副总裁张健说。唱片公司跟谷歌的合作,很大程度上也是想迫使百度快速转变,与之合作。

  另外,谷歌给自己的音乐搜索加了个“罩子”,只限制在中国地区使用,谷歌预见这个模式可能会给数字音乐带来的冲击很大,中国区只是个“试点”。谷歌在中国试点,一方面是应对百度的“高压”,另一方面是对新商业模式的探索,背后还有更大的野心。谷歌在中国补上这个缺口,很有可能在全球打开另外一个豁口。如果这个免费下载业务取消在中国的限制,受到最大冲击的将是谁,苹果还是亚马逊?

  苹果的iTunes以0.99美元一首歌曲向用户收费,它的模式其实只是改变唱片的销售渠道和介质,是唱片的一个全新渠道。而谷歌的模式,将是彻头彻尾的互联网式思维:按照互联网界的规律,向个人用户收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向个人用户是无条件免费地提供好用的产品,吸引到大量用户之后,把这些用户卖给广告主,赚广告主的钱。据记者了解,谷歌和巨鲸网将从广告中获得超过50%的分成,其余部分给唱片公司和词曲作者。

  记者采访了一些分析人士,他们认为这个模式一定会带来冲击,但短期的赢利预期并不乐观。据知情人士透露,按照行内的规定,这种免费下载、广告分成的商业模式,谷歌是一定要预付版权费,将来从广告分成中抵扣,也就是要给唱片公司一个保底分成。“签这么多公司,估计是很高的一笔费用。当时百度跟四大唱片公司谈判的时候,四大每家都提出要1000万元的保底,百度算下来肯定是亏的,所以合作进程一直很慢。”

  谷歌和巨鲸也在此投入了很大的成本。

  其实,目前这种免费下载的模式到底多大程度能转化为商业收入,李开复也不确定:“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找到用户。如果我们只能拿到1%的市场份额,绝对没有任何商业模式。但如果60%或70%的市场份额,绝对有商业模式。”

  数字音乐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盈利模式,也不可能依靠单一模式。苹果虽然很成功,但一年20亿美元的收入,对于唱片公司来讲还是不能满足。除了用苹果模式撬开个人用户的钱袋子,谷歌模式未来也许可以撬动更多的利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