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沪港能否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腾飞双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 22:0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商 灏

  在伦敦举行空前引人瞩目的G20峰会之前,中国官方曾就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发表了一些令世界高度关注的意见,人们都认为中国发出非同寻常的声音,意在为本次G20峰会上占据更多主动,取得更大利益。而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看,上周中国宣布上海将与香港共同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又具有怎样的深远意义?上海与香港如何能真正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腾飞双翼?主要从事于国际金融、发展金融和金融制度比较研究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教授,曾直接参与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他首次提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思路,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4月2日,丁志杰教授特别接受本报采访,阐述了他对相关问题的重要看法。

  上海与香港将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华夏时报》:您认为中国官方在G20峰会前宣布上海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其中有何微妙意蕴?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看,上海与香港共同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怎样的深远意义?上海与香港如何能真正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只腾飞的翅膀?

   丁志杰:如果说有其意蕴的话,就是向世界发出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中国将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推动配套的金融中心建设。

   现在官方已明确定位要把上海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但是香港和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却不相同。对于香港而言,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定方案里,新批准设立的汇率司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由该方案的语境可以判定,这个离岸市场的所在地应该就是香港。

   把上海确定为中国的另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体现了两方面的意图。第一,无论从上海的金融基础设施来看,还是从中国金融市场的布局来看,上海成为人民币在岸中心的地位无可置疑。第二,在未来,上海除了将成为人民币的境内金融中心外,还将成为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投融资活动的中心。

   《华夏时报》:危机给了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契机,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如何通过上海、香港来解决?

   丁志杰:次贷危机让人们看到,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美元的霸权地位,给了美元向外输出危机和转嫁危机的途径,因而遭到严厉批评。近日周小川行长提出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回应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广泛支持。这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强烈的不满,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美元独霸天下的局面有可能会松动。除此之外,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也因本次危机而受到严重冲击,面临流动性缺乏以及国际支付手段缺乏等问题。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中国先后已经与六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高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这极大地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也就是说,危机给了人民币国际化一个契机。在过去,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指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民币现钞的跨境流通,另一个是在边境贸易中用于支付结算。但随着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有关国家将会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例如,阿根廷将所获得的人民币主要用于支付从中国的进口。另外,韩国金融危机使得在华韩资企业流动性缺乏,其所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就将成为韩资企业在中国投资所使用的货币。从跨境流通和在边境贸易中被使用,到有关新兴市场国家在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巨大飞跃。

   危机中一些国家出现外汇储备短缺,这进一步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拓宽了空间。例如,白俄罗斯在货币互换协议签署不久,便宣布将所借入的200亿元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其实,在五六年前,在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如蒙古、马来西亚等国)的外汇储备中,就已经存在少量的人民币资金,规模为10亿元左右。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现在人民币已经大量进入了有关国家的外汇储备资产之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将以我们从未想像到的方式和速度展开。

   也应当看到,在人民币快速国际化之际,中国的外汇管理特别是资本项目管制,势必成为一种制约因素。但是,我们却又不能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而放松或取消必要的管制。也就是说,各国所持有的人民币面临投资渠道缺乏的问题。相关国家以本币做担保获得人民币以后,短期内账上会呈现人民币的头寸,因而必须为之提供合理的投资渠道。但就目前而言,这些资金要想进入中国国内市场,还存在一定难度。

   中国内地在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不能容纳境外人民币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来投资。因此,中国可以借助香港,开辟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3月初,有消息说中国财政部可能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这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人民币的境外集散地中心的地位。由此来看,中国希望在人民币实行完全兑换之前,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解决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会在香港形成一个离岸的人民币投融资市场。另外,我个人认为,今明两年,中国可能会考虑安排一些特定的渠道,允许各国将外汇储备中持有的人民币资产投资于中国境内市场。在过去,中国周边国家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人民币资金事实上已经通过QFII在中国境内进行投资。但更重要的是,未来我们可能要进一步开辟一些既合理又能防范风险的渠道,以实现境外人民币在境内的投资。

   《华夏时报》:您认为上海与香港分别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真正发挥其无可替代的更重要作用?

   丁志杰: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不仅是中国内地经济的需要,也是稳定发展香港经济和金融的需要,特别是对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地位,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多的可能还要取决于中国内地的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因此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上海成为人民币境内集散中心和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内投融资活动中心的基本条件应该是成熟的,现在所面临的是如何去建设的问题。上海的优势在于,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集中了目前中国主要的交易所,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中心、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因此,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聚集效应正在显现。

  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仅局限于上海、香港两地

   《华夏时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否有可能不仅仅是上海和香港?

   丁志杰:尽管全球范围内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的确是越来越激烈,国际金融中心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但中国经济的覆盖面大,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容纳若干个金融中心。例如,在美国,除大家所熟知的纽约金融中心外,还有芝加哥、波士顿、休斯敦、洛杉矶、旧金山等。它们不仅也是金融中心,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功能各不相同且各有特色的金融中心层级体系。因此,中国的金融中心不应仅局限于上海、香港两地。国家为此应该有合理的布局和谋划,从而促使上海、香港,乃至北京,协同发展,共同以中国经济实力和优势为基础,打造辐射亚洲乃至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未来金融中心的国际功能应该是分散的。在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方面,我一直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把上海、香港、北京、天津,甚至深圳放到一起统筹规划,做一个整体部署。

   《华夏时报》:您认为上海要成为香港那样的国际金融中心可能还需要做哪些努力?上海与香港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最显著的推进作用是什么?

   丁志杰:上海和香港有显著的不同和明确的分工。香港是个离岸的金融中心,可利用其自由港的优势,打造成一个资金的集聚地。但是,更多资金的来源和利用,可能都在香港之外。上海最显著的是作为中国内地的金融中心,是真正植根并服务于中国本土经济的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中心的建立,更多体现的是中国的特色,服从于中国总体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上海金融中心一旦建立,其未来的面貌应该是和香港完全两样的。此外,这种发展模式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建立金融中心,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在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建设中,应植入东方元素

   《华夏时报》:目前学界对于官方应对G20峰会,应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趋势,以及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应对美国对中国的相关政策主张,争执或分歧意见较多,您怎么看?

   丁志杰:各国在G20峰会前纷纷抛出自己的方案,反映出有关各方的一种博弈。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责任对未来国际金融秩序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利益诉求;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设,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崛起,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一直建议在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建设中,应植入东方元素。这体现出我们不仅仅被动地去适应别人的原则,也会把一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带有中国特色的理念、规则和制度,植入到世界金融体系里。面对危机,存在不同的主张和争论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新问题。但有一点应当给予肯定,那就是中国政府有能力将这场危机变成中国的机遇。

   《华夏时报》:G20会议之后,中国在相关问题上还可能会做哪些更进一步的努力?

   丁志杰:首先,正如我刚才所讲到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一个最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为境外投资者所持有的人民币提供一个合理的境内投资渠道,这可能是政府最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二,我们一些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特别是本外币的境内外的支付清算系统。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在前不久,中国境内的外币支付系统与香港的支付系统在连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三,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规划。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安排还不是很明确。尽管此次危机给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但在很多战略层面以及具体问题上,我们还没有非常系统的、成熟的考虑和研究。这些问题有待于未来抓紧落实。

   《华夏时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维护自己利益的相关举措,是否会受到有关国家的反对和抑制,以维护其自身利益?在中国国内,是否也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完美实现既定目标的因素?

   丁志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难点或约束,在于资本账户管制问题。在目前情况下,对资本账户管制是必要的;长期来看,虽有很大松动,但必要的管制仍将存在。

   很多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从中国的角度出发。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会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这对抑制美元霸权有积极的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是有利的,对世界也是有利的。此外,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会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争取以双赢的模式来实现目标。比如,在目前各国国际支付手段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中国通过货币互换,缓解了有关国家所面临的难题,同时有助于稳定、巩固和发展中国与有关国家的经贸活动。负责任的中国也会使人民币以一个负责任的货币姿态,出现在国际货币体系之中。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能排除我们会与某些国家产生一些摩擦和争执,比如美国、日本。毫无疑问,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是一种趋势,而如何正确处理与其他货币的关系,也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