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倒逼区域组合抱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 03:24  第一财经日报

  田享华

  行政“坚冰”有待经济“融化”

  区域“组合牌”已经屡见不鲜,渐成趋势。金融危机来袭,正在催化和倒逼各区域组合的全方位协调,而这些区域组合正在成为抗风险、保增长的亮点。

  细数下来,天津滨海新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开放试验区的获批,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区也随之风生水起。这些在学者看来,都是在暗示未来的经济发展将淡化行政区划的概念。

  若是再放宽这个视界,中国俨然形成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区域组合“抱团”

  而在不断涌现新的“区域组合”的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也渗透其中。3月底在湖州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老牌的长三角组合——二省一市面对出口下行压力加大,内需尚未有效激发,决心抱团取暖、务实合作,意图尽快走出危机阴影。区域组合内部在抱团,区域组合之间也在谋求合作与联动,比如中部地区就想借各种机会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比如湖北,一年多来,它举办了“鄂港粤”经贸洽谈会、中部地区博览会、“鄂沪”经贸洽谈会,以及“鄂京”(环渤海地区)经贸合作洽谈会。为的就是打通关卡,区域间已由转轨时期的自我保护,逐步向市场经济下的相互主动开放转变。

  在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教授看来,金融危机对加强区域合作反而也是一件好事,“各区域经济体打破界限、深化合作,这是金融危机的倒逼效应。”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金融海啸之中,鲜有独善其身的经济体。不是只有长三角、珠三角所受的影响明显,比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四市)更是在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第一年里,就遭遇金融海啸。

  北部湾经济区的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北部湾经济确实受影响,但发展势头未减。当然,其增速的放缓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倘若没有打出“组合牌 ”,或许情况会更糟,至少现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名号已经众所周知,外出招商推介也有了抢眼的旗帜。

  效果还不独如此,此前一地的发展与另一地的发展只有表面上的相关,但是打出区域组合牌后,便可以出现“以点带面”、部分带动整体的效应。比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钦州,它在去年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保税港区。

  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武看来,钦州保税港区不是单独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它还可以和北部湾经济区内相邻区域的凭祥综合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遥相呼应、密切协作,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保税物流体系。如此一来,整个北部湾的经济势能就大为提升,这在区域组合前是难以想象的。

  用经济解政治题

  兼具中部和东部概念的安徽,也在谋划着各式区域组合,无论是“皖江城市带”、“江淮城市群”,还是“合芜蚌自主创新改革试验区”、“大铜陵经济带”,这些动作都在试图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实现资源共享,使自身成为当地或者全国新的增长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磊就比较看好合肥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承接东西区域,认为它是“东西衔接的先锋”。

  不过现实是,行政区域的问题也不容易化解,彭真怀就告诉记者,之前打破区域界限更多要考虑的是政治问题,而在国外,地区之间更多强调的是经济关系,只要资源互补,就完全可以合作。

  “以前各自为战、地方保护、内耗严重,现在开始重视发挥整体优势、取长补短、协同作战。”彭真怀认为危机给地方政府带来了觉醒的契机,因为全球化的发展就已经要求各国保障市场的紧密联系,对于中国而言,也是要求打破地域界限,统一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当然,各地的区域合作目前还没有到彻底放弃界限。在彭真怀看来,这种组合牌真正见效还需要多方配合,比如正确的政绩观就是重要因素,对干部的考核不再单纯依靠GDP总量或者增速,而是考量干部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目前考察干部还是看他对其领导的行政区域的贡献,而不考虑他对其他区域的贡献和态度。这样推动区域发展当然就缺乏激励效果。”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存在多个级别,比如最高一级是东中西部这样的地带级,其次是长三角、北部湾这样跨省区或综合性的经济区域等,再次就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省、市、县一级经济区域。

  彭真怀就告诉记者,各平级的经济区域和跨级的经济区域协调也非常重要,他在多年的调研实践中就发现其中一条“铁律”,那就是低层级要服从高层级的区域发展目标,各区域要服从国家目标,当局部与整体发生矛盾的时候,局部必须服从整体。“金融危机推动它们联合与抱团,一旦有切实的措施,并取得成效,即便度过危机没有了倒逼压力,再想倒退回去也不太可能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