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价改革(三)■本报记者周雪松“电力市场化当然好了,但电价放开涉及各个行业,要放开得总理签字同意。”3月26日,一发电企业内部人士称。与发电企业希望提高电价不同,用电企业和居民大多希望维持电价平稳,不愿意看到电价放开。“电价改革实际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博弈。”一位用电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如此表示。
“电价如果上涨,涨多少都得用,普通居民只能被动接受。”一位已经退休的北京市民告诉记者,他目前一个月退休工资才1000多块,经常看病要花很多钱,家庭经济压力大。对于未来电企可能涨价,这位市民颇显无奈。
“对于高耗能行业,不要说电价放开,就是上涨2分钱都可能受不了。”一位企业人士表示,目前电价放开时机还不成熟,居民的收入也太低。
近年来,我国推行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但业内人士说,电力市场化改革仅仅才“走了半步,迈出了一只脚”,电力市场深化改革遭遇了许多问题和阻力。
电价改革同时牵涉地方政府利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认为,搞电力市场化就是涨价。”一电力企业对此表示不解。
有人认为,“电价不放开有不放开的道理”。也有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行业放开太早了,主张把上游煤炭价格管住,不能靠涨电价来解决煤电矛盾问题。
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煤电价格联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解决煤电矛盾问题,“上网电价每度提高了2分钱,反过来煤炭企业每吨又要求涨50块钱,煤电博弈过程中极易陷入相互逼迫和恶性循环怪圈。”
“煤炭企业太多,行业太乱,有国家的,地方的,私营的,煤炭行业的钱很多流进了个人的腰包,属于国有资产流失。能源产业跟别的产业不太一样,国家应该控制,煤炭和电力行业都应该控制。”持该观点的人士认为放开电价不太现实。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人士在认识上都存在误区,认为将电力行业推向市场,放开电价就意味着电价上涨或失去控制。而实际上,在电力供求平衡以及供大于求,配套改革和监督制约机制到位的情况下,放开电价并不等于就是涨价。
在这一点上,燃油税改革和石油市场化先行一步,已经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当然,改革也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行,也可以多管齐下。
最近,值得关注的是煤电联营又有了新的进展。在煤电谈判僵持不下之际,国资委批准大唐集团主业增加煤炭开发生产业务。据国资委一位高层透露,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年产1亿吨煤,在建和已经拿到的项目合2亿吨煤,共3亿吨产能。迹象显示,强力推动煤电联营也是政府解决煤电矛盾的一种方式。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初级资源产品,如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已经走向市场,然而,以这些初级资源为原材料的成品油、电力、供热等的价格则受到政府的管制。以一个完全管制的电力市场和一个完全放开的市场相接轨,必然会产生不协调和矛盾。
支持电力市场化改革和电价放开的人士认为,我国目前电价机制尚不完善,电价没有合理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电力供求关系。“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形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好转,但综合分析物价指数、电力供求、促进电力行业发展等因素,调整电价的时机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