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阿甘正传》,一部美国近代史的缩影,无需多言的经典。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阿甘的寥寥数语,已成舞台的经典台词。阿甘看起来很傻,但他最大的优点是坚持。
比亚迪从做电池到汽车,都希望能在各自领域做到全球第一,靠的也是执着的信念。几乎在比亚迪汽车涉足到的各个产业领域中,都能透视出比亚迪式的执着。尤其是在未来新能源并不明确的形势下,比亚迪押宝了电动车。不知道这是一场豪赌,还是一种成功的执着?
“你觉得有戏吗?”王传福问。
“NO!”在正式决定是否收购西安秦川厂的前夜,负责清点秦川厂资产的夏治冰望着老板王传福,意志坚定地说。作为比亚迪集团财务的直接负责人之一,夏治冰不得不告诉老板:“这绝对是个危险的游戏”!
王传福没有作太多解释。
“老板执意要做汽车,我无话可说。”夏治冰轻轻走出门,悄悄地在胸前画了个十字,心中默念说:“上帝保佑比亚迪吧!”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2005年,夏治冰被老板王传福委任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一刻,夏治冰的神经绷得更紧了些。
打市场,我们一个个村地攻
2005年9月22日,比亚迪F3轿车终于在山东济南上市,售价从7.38万-9.98万元不等。这是比亚迪汽车迈出的第一步,也开创了比亚迪式的“卖车”之道。让大家所没有预计到的是:此次F3首发地居然选择在济南,这和以往其他厂家动不动就搞“全球上市”的做法大不相同。
在F3在山东第一站上市的现场,夏治冰从经销商和车主的眼神中看到了比亚迪汽车的真正希望。最低仅仅7.38万元的比亚迪F3和一汽丰田花冠相比,两者外观几乎长得一模一样,而价格却相差了6万多元。好看,实惠!这是比亚迪汽车第一次给车主留下的印象。
从那一刻起,比亚迪渐渐摸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比很多大企业,我们是‘小打小闹’,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去打,我们考虑的是一个村一个村地去打。为什么我们没有去搞‘全球上市’,因为我们要搞更实在的‘全村上市’。”夏治冰说。
从二、三线城市开始起步,之后,F3便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各地上市活动。F3上市之后,订单供不应求的销售高潮让业界开始对比亚迪关注。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比亚迪开始登上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业界对此有了个全新的名词:“分站上市”,比亚迪F3此后每年畅销高达10多万辆的成绩,业界开始对这个企业另眼相看。
“直到F3上市之后,我才渐渐消除了原来的忧虑。”夏治冰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他也在那时候才理解老板为何对汽车痴心一片。
按照比亚迪“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路线,比亚迪在全国二、三线市场渐渐站稳了脚跟。随后,比亚迪开始集中兵力攻占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我们如今已经拿下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夏治冰说,比亚迪最主力车型F3已进入了这些城市的上牌量前列,部分城市的上牌量也早已登上了前三名,现在比亚迪在攻“上海战役”。
包括二、三线比亚迪占优势的城市在内,比亚迪全国每个月的上牌量几乎天天都在暴涨。公安部权威上牌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比亚迪F3的上牌量达到了18377辆,为国内所有车型中第一名,这是国内第一次自主品牌车型的全面超越。此外,比亚迪F0的上牌量为4483辆,F6的上牌量达到了3869辆。
在比亚迪汽车推出了F3、F3R、F6、F0之后,比亚迪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分网销售。按照比亚迪的渠道分销战略:比亚迪将建立A1、A2、A3三大网络。其中A1网络将销售 F3、F6、F3DM、F6DM、F8、M6、S6等车型;A2网络将销售F0、F3R、F8、L3、M6、Y6等车型;A3网络将销售F3R、F8、G3、G6、M6、T6等车型。在目前比亚迪披露的车型中,仅仅只有F3、F3R、F6、F0、F8五款车型,包括上述分网销售的诸如G3、L3等其他车型均为未来上市的新战略车型。
“我们将保证一年至少上市3款全新车型!”夏治冰对新快报记者披露说,在比亚迪的计划中,目前正是比亚迪之前制定“333战略”实施的第二步。
“333”是比亚迪刚进入汽车界时提出的著名战略:按照比亚迪计划:第一个3年扎扎实实打基础;第二个3年扩产品线、抢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第三个3年大力发展新能源,成为国内市场的领头羊。目前,比亚迪正处于“333”战略的第二阶段,夏治冰放言:每年不会低于3款全新产品的投放,要让经销商过三次年,天天像喝了蜜一样。
“偿债说”和“741”计划
夏治冰的这番话并非狂人诳语。
由于比亚迪现有的几款车几乎都非常热销,在目前比亚迪现有的A1、A2两大渠道中,A1网络平均月销量已经可达到2.1万辆,A2网络平均月销量也可以达到6500辆。此外,由于A2网络目前车型供货量不足,还有诸如广州等地受F0不能上牌的影响,暂时还不完善。
“我们还在偿以往自主品牌的债。”夏治冰向新快报记者讲述了目前比亚迪汽车遭遇的自主品牌口碑债。由于最早的时候,包括吉利、奇瑞等整个自主品牌阵营技术积累不够成熟,在一些自主品牌车型推出的起初,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车型的概念就是自主品牌车型小毛病多,故障率高。“买车即是修车”的说法一度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自主品牌的口碑偏见。
夏治冰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比亚迪目前正在紧急实施最早于2008年7月启动的“741”计划。按照比亚迪的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比亚迪的整车品质控制将达到现代化汽车的品质水平,以更好地支撑比亚迪汽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个计划的目标即是要让比亚迪车型的故障率降到最低,方法则很简单,将之前比亚迪在IT(尤其是电池)方面的故障率控制方法全盘“COPY”过来。夏治冰说,“和汽车相比,IT产业对模具的精度要求更高,单品的故障率要求更高,我们希望汽车的模具精度也要达到甚至超越IT产业的水平”。
按照比亚迪“741”战略计划,第一步要达到韩系车7的平均水平,第二步要达到欧系车4的平均水平,第三步要达到日系车1的平均水平。在比亚迪2005年推出F3的时候,比亚迪的车型故障率很高,高得甚至让比亚迪的高层都感到吃惊。在最早的时候,100辆车中的故障率高达300多个。后来,通过对研发、配套、制造、组装等诸多方面的控制,比亚迪终于将故障率降低下来了。
在比亚迪去年内部监控的IQS(新车品质满意度)调查中:2008年比亚迪新车的故障率已低于韩系车的平均水平。不过,对7的平均水平,王传福还不是很满意。夏治冰说,比亚迪计划将再用8个月的时间,将故障率降低到欧系车4的平均水平,另外再用一年时间的努力,将故障率降低到日系车1的水平。
“我们希望这个时候的比亚迪,会有勇气和大家说,我们和丰田的唯一差别就是价格!”夏治冰说。
“人海战术”和比亚迪式研发
比亚迪汽车的成功模式来源于其在IT产业的经验。
甚至可以说,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将中国制造产业的精髓全盘移植到汽车产业中来,这个从安徽省无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有着自己一番独到的见解。
在1995年王传福下海做电池的时候,他便寻找到“成本最低”的战略思路。具体到比亚迪的电池制造上,就是尽可能多地将生产线分解成若干个人工完成的工序,以尽可能地代替机器,为此生产线常常是自己动手制造关键设备。
如今,这套“人海战术”模式也毫无保留地移植到汽车产业中来。
2004年,在比亚迪汽车研究院院长廉玉波的带领下,比亚迪在上海组建了3000人的研发团队。比亚迪从第11事业部到第17事业部是为汽车产业设置的机构,负责汽车研发的工程师一共有3000多人。
这是比亚迪最早的汽车研发队伍,在这个团队的领导下,比亚迪已经研发了F3、F6、F0等诸多对业界有影响力的车型。在以“人海战术”思维主导下,王传福和廉玉波再次在深圳建立了第二研发中心。
2008年2月21日,比亚迪汽车深圳研发中心正式启动,容纳了13000人,算上比亚迪上海研发中心的3000多人,比亚迪的研发人员已超过了16000人。下一步,比亚迪还将扩充这支研发队伍到2.6万人。从人数上计算,比亚迪已经将中国的“人海战术”发挥到了极点。而今,比亚迪已经建成了全球人数最多的汽车研究院。
3月22日,《新快报》记者在位于坪山厂区西北部的六角形大楼内,看到了比亚迪的“汽车工程研究院”、“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电动汽车研究所”等这支全球人数最多的汽车研发队伍。
“中国人并不笨,我相信,给一个平台,中国人在这样的舞台上去跳舞绝对是最漂亮的。”夏治冰非常认同这种比亚迪式的研发模式。
在比亚迪,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能够在比亚迪的研发设计院内,自己去拆解一辆全球最新的车型进行再研发。而如果换到去丰田或通用,以他们大学刚刚毕业几年的资历,最多只能在工厂摸摸机器,熟悉工厂的最基本流程。
“之前,中国汽车对这种研发人才的利用简直太浪费了!”
夏治冰的思路即是如此:由于中国有非常之庞大的知识型劳动力。若比亚迪能够整合好这些人的力量,不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嘛!这些人联合起来的研发价值绝不亚于底特律。而如果这帮人换到去底特律,光分摊在每个人身上的工资成本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今,在位于上海松江和深圳坪山的比亚迪两大研发基地,比亚迪的汽车工程师悄悄地做着和当年丰田、本田做的一样的事情。就是将全球最先进的汽车样车,进行细致入微的各个零部件、各道程序的分解、检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再研发。包括道路模拟、EMC、综合环境、发动机、变速箱等在内的40多个实验室里面,比亚迪投入了外界难以想像的人力资源。
“若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就不要拒绝给整个行业输出人才!我相信,未来中国所有的汽车研发团队都会有比亚迪的人。”夏治冰满怀激情,按照他们老板王传福的想法,汽车研发的这种经验不亚于IT产业。因为让王传福引以为傲的是:中国任何一个稍微大点的电子厂,都有从比亚迪出来的技术骨干。
每一款车“破茧成蝶”的背后
F3不只是“中国版花冠”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当初瑞德开玩笑地和安迪说:“如果想用这把锤子逃出去,恐怕需要整整六百年”……
也许当初那些并不看好比亚迪的老外就像瑞德一样,怎么也想不明白,外行的比亚迪是怎么成功造车、怎么成功卖车的,即便它在IT行业里“称王称霸”。
老外总是说,开发一款新车型需要多么大的投入,但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则认为这是一种“产业恐吓”,他说:“比亚迪就是不信邪……”
套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励志片,虽然在从电池到电动车的过程中,比亚迪就像被束缚在监狱中的肖申克一样无助、痛苦,但幸运的是,比亚迪最后像安迪一样逃出生天。
以一款高性价比的F3切入中级车市场,这对比亚迪来说是一种市场战略。但对消费者来说,是多了一种市场选择,除了价格极具吸引力,最引起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F3的外形,“中国版花冠”的说法不绝于耳。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走模仿、学习、借鉴的道路是一条最快的捷径。夏治冰从不避讳比亚迪汽车在研发、设计等方面向其他汽车企业学习借鉴的发展模式。他说:“产品力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做的,市场的表现也是体现出来这个。”
事实的确如此,比亚迪从最初设计车的思路出发,就站在全球许多巨人肩膀上吸收了全球各种元素,博采众长去做。虽然从F3、F6、F0、F8等车型都可以从中窥见似曾相识的面孔,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它们的市场表现,一款F3从上市至今的累积销量就足以打击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有借鉴有学习,但没有抄袭,这是一种战略学习,凭空想象是非常难的。”夏治冰说,只要不侵犯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专利,一些公知的技术是可以用的,流行元素是可以采纳的。“在法律上不要去碰高压线的基础上围绕市场去考虑问题,去创新,才能起码适应流行趋势。”
关注过比亚迪F6的人一定知道,现在的F6与2005年上海车展上见到F6是不一样的,外形上完全脱胎换骨于最初展示的车型。不外乎,这是在经历多方学习和模仿,在F3的成功开发上收获而来的。虽然有人嘲讽说,F6是凯美瑞的车头+雷克萨斯的格栅与大灯+雅阁的车身轮廓及内饰,但这样以偏概全的论断也不可能完全掩盖比亚迪公司自主研发,赋予F6的中国元素与创新。
被封存的“316”
很多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模仿的重要性很少有人大张旗鼓地说过,都是遮遮掩掩。比亚迪是一个反例。
事实上,在F3推出之前,比亚迪就研发出一款内部代号为316的车型,但它却注定是失败的。虽然比亚迪前后投资超过1亿元,并且由廉玉波领导的团队经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才研发出来的,但用夏治冰的话说:“到场看车的经销商都被‘吓哭’了”。
一个玩笑,但也八九不离十。夏治冰解释说,当天刚好下着雨,而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经销商看完后都不吭声。究其原因,夏治冰说,当时设计这款车型的时候就脱离市场导向,全靠想象,觉得这样设计消费者应该会喜欢,但造出来之后,大家都傻了。
最终,这款316车型被渴望一举成功的王传福永远封存了。虽然上亿元的投资打水漂,但却让比亚迪上下认识到一点,在自己还很弱小的时候,模仿是一条捷径,特别是在中国汽车产业研发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汽车水平的现状下。
因为有了“破茧成蝶”前的阵痛,才有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比亚迪。正如夏治冰说的:“谁把资源整合好,谁就能把握市场,只是比亚迪更慓悍。”
打造中国的功勋车
“中国自主品牌没有品牌,货真价实是最大的品牌”恐怕不仅是业界达成的一个共识,更是作为汽车产业新兵的比亚迪所深谙的道理。从一开始,比亚迪就选择了性价比高、技术可靠、产品可靠的路线,现售车型F0、F3、F3R、F6随着二三级市场的分站式打开,销量正处于节节上升的状态,10万元就可以买一辆中高级车F6,这在2008年之前恐怕无人能想象得到。
而作为比亚迪的开山之作,F3自2005年9月上市以来,就把刚性的价格作为自己最大的品牌,在向来“得性价比者得天下”的中级车市场一路纵横驰骋,在2008年10月,以15343辆首次超越捷达,成为当月的销量王,撼动了捷达数年来一直稳坐的中级车王宝座。截至2009年2月,F3在市场上已达近30万辆的保有量,历时42个月,平均月销量超过5000辆,曾连续数月保持月销量过万的辉煌纪录让夏治冰信心十足。夏治冰说:“从F3的市场表现和产品本身特性来讲,我们有可能,也有机会把它打造成一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功勋车型。以后出二代、三代不断累计,这样比亚迪F3会形成一个很长远的品牌做。”
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从IT切入汽车行业的比亚迪,一直看重的就是自身的电池技术优势及未来的新能源车市场。2008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深圳正式上市,规模不大的新闻发布会上,许多外国媒体不请自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夏治冰说:“相信这个发布会一定会载入汽车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