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密社保基金投资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7日 19:18  投资者报

  邓妍

  投资者报(记者邓妍)截至3月24日,《投资者报》对已公布年报的50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变化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公募基金在去年末抛售的个股中,今年前三个月以来涨幅翻倍的高达12只。而相比公募基金、QFII、保险等诸多机构而言,社保基金技高一筹,其减持的24只股票中,竟无一只翻倍股。

  公募基金为何“犯错”最多?

  机构错杀的股票背后,又为何鲜见社保基金身影?

  《投资者报》对20余家基金公司展开的调查采访显示,社保基金幕后运作的潜规则,对其投资决胜具有关键作用。

  基金公司有“托词”

  约有33只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末抛售的个股在今年以来涨幅超大盘,这些基金共涉及24家基金公司,其中既有规模较大的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华安基金等公司,也有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如诺德基金、华商基金。

  记者就相关个股抛售原因、对基金净值影响等问题对这些基金分别展开采访,但接受采访的22家基金公司都以“证监会规定基金公司不能谈个股”为由,婉拒了有关去年末抛售相关股票原因的提问。

  其中不少基金经理更以上周证监会刚刚发布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为“挡箭牌”,声称无法进行“违规信息披露”。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在言行上进一步对基金经理作出了约束,要求基金经理不得误导、欺诈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对基金业绩进行不实的陈述。

  但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私下向记者透露,他们与相关基金经理内部沟通的结果是,基金经理普遍强调,其中不少个股由于占基金净资产总额的比例非常小,因此,抛售单只涨幅较大的个股行为对于整只基金的净值表现影响不大。

  上海一位“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总监在电话中向《投资者报》举例说,以博时精选基金抛售日照港为例,去年四季度这只基金抛售的股份总数为6726.25万股,按去年12月31日、今年3月23日日照港收盘价3.88元、5.96元计算,博时精选基金由此可能造成的最大收益损失不到1.4亿元。

  “这个数字看上去挺多,但博时精选基金是一只规模超百亿的基金,这意味着,抛售的日照港对其净值影响尚不到1%。”

  此外,他强调,对于个股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基金的组合管理需要,抛售完一只个股后,并不意味着资金就闲置在账户中,基金经理往往会买入其他股票,尽管买入的新股票可能涨幅不及抛出的股票,但也不排除超出其涨幅的可能,一买一卖的交易带来的并不一定就是机会收益的损失。

  社保判断偏乐观

  从《投资者报》对已公布年报的500家上市公司流通股东持股变化的研究情况看,社保基金相对公募基金、保险、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水平,显得略高一筹。

  为何会有这种特点存在?管理社保基金组合的基金经理向《投资者报》透露的市场判断,或许暗藏背后玄机。

  国泰基金旗下管理社保基金组合的基金经理助理范迪钊表示,目前他们对整体经济的看法是谨慎偏乐观,相对于市场短期走势变动而言,他们更关注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判断,侧重于从具有安全估值边际的上市公司中寻找投资机会。

  记者注意到,侧重安全估值边际这一判断与当前多数基金的操作思路相比确实显得更为稳健。

  范迪钊向记者透露,美联储近期宣布直接购买国债的决定赚足了市场眼球,就长期而言,此举有可能会推动基本金属、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会带来市场对于下半年通胀预期的担忧,因此,与资源相关的各类股票成为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而美元贬值背景下具有对抗货币贬值功能的黄金、地产等资产,都将获得更多关注。

  与国外相似,中国目前也处于流动性大量释放的阶段。范迪钊表示,在股票市场处于底部或顶部时,相对于基本面而言,流动性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会更大,这也是近期市场持续走强的重要原因,而他们预计这种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间。

  “我们预计在此次经济危机中,中国有可能是最先走出底部的经济体。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市场必然会成为目前外围资金重点选择的方向。”

  范迪钊同时建议,“两会”结束后并没有出现政策真空期,因此,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多加关注细则的出台和具体的落实,偏重政策对经济实质性的影响。

  不可忽视的潜规则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向《投资者报》暗示,从上市公司已披露年报的情况看,社保基金抛售的个股难以有翻倍股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特有现象,“坦率地说,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

  他表示,从另外一个逻辑看,正是因为社保基金撤出后,未有其他基金帮其“抬轿”,所以社保撤离的个股难以有较好的涨幅。按照他的介绍,通常的一种情况是,社保基金撤离一只个股后,其他基金也会跟随社保转战到别家股票中。

  这位总经理强调,基金业界一个秘而不宣的投资宗旨是,首先要做好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其次是专户理财业务、公募基金业务,最后才轮到封闭式基金。

  其原因很简单,能够获得社保基金的管理资格对于各家基金公司而言,都属于“脸上贴金”的荣誉,而有管理资格的基金公司也通常会打着社保的旗号,作为自身市场营销的助力器。

  “之所以能有这种效应,是因为社保基金对资金管理人的首要要求是稳健,因此,拿到了社保管理牌照,就等于像市场表明这家基金公司是家稳健、可靠的公司。所以,几乎所有的基金公司对于社保基金的资产组合管理,都倍加小心,也十分用心。”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要素在于,社保基金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首要目的,对于投资的绝对回报要求并不高,这也使其通常能够成功“逃顶”,“有点收益就满足”,而不会像公募基金一样,迫于绝对收益的需要,硬挺着高仓位或是铤而走险按兵不动。

  在这位总经理看来,社保基金的“超强”投资技巧还表现为社保基金理事会能密切跟紧国家的重大政策走向,由于信息来源丰富、权威,他们对于市场的方向性判断,显然要胜出公募基金一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