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航协:2009年行业亏损或达47亿美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5日 01:01  21世纪经济报道

  覃羿彬

   “去年至今,大约有40家航空公司退出了我们的结算系统,这意味着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陷入了因破产停止营运的境地。”3月24日,中欧时间上午9:30,国际航协(I.TA)的理事长兼CEO Giovanni Bisignani在其主持的全球电话会议上对本报记者表示,他的确对至今为止尚无大型航空公司退出国际航协的结算系统感到惊讶。

   “去年秋天的某个周五,阿根廷航空退出了结算系统,因为他们被阿根廷政府国有化了。”Bisignani回忆说,这令阿根廷航空与意航等数家航空公司,成为去年一度退出国际航协结算系统的较大型的航空公司。

   Bisignani解释称,这些航空公司有些能随后恢复正常业务,但不少已经退场。“然而这40家左右的公司,只占国际航线交通量大概1.5%的比重,所以他们的确相对都是小型航空公司。”

   他承认,对比2001年的9.11事件以及2003年的SARS,当前的危机是民航业历史上所未见的。“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北美以及亚太区数家大型航空公司退出我们的结算系统的冲击。是的,我们制订了紧急方案。”

   在电话会议上,国际航协公布了一系列让行业不安的数据。其中,该组织对全球民航业2009年的最新财务预测,是全年将亏损47亿美元——该数字远高于12月国际航协预测的25亿美元全年亏损。

   此外,Bisignani预测2009年行业收入4670亿美元,按年减少620亿美元,跌幅12%。与之对比,9.11事件后,民航业的收入从2000年至2002年减少了230亿美元,跌幅7.5%。据悉,国际航协代表着全球230多家航空公司,其成员所属的定期国际航班数占全球总数的93%。

   同时,国际航协更新了2008年的行业财务数据,将之前预计的亏损50亿美元上调至85亿美元。“2008年四季度对航空公司来说非常痛苦,主要是因为对冲的巨亏、两舱客运量和货运量的大幅减少。”

   “在9.11和SARS后,我们庆幸还有亚洲,这一市场能充当民航业复苏的引擎,但亚太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受打击却最为严重。这意味着我们将面对真正的全球性民航业危机。”Bisignani透露,此前数周其拜会了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两国的交通运输部长,后者表示非常关切当前的局势——1月,亚太区的航空货运下跌了28%,全球表现最糟。

   国际航协首席经济学家Brian Pearce表示,货运是民航业乃至经济的领先指标。“货运下跌,意味着消费者不再消费,制造商不再生产,经济运转陷入停滞。”

   国际航协对此预计,亚太区的航空公司今年将亏损17亿美元,大大高于此前预计的11亿美元。“日本的出口额下降了35%,中国仍未从国际航线的客座率下跌区间中抽身,而印度则苦于当地运营环境带来的高成本与设施不足。”Bisignani如是评价区域内三大重要市场当前的挑战。

   这正是国际航协声称已为包括亚太区在内的大型航空公司破产做好了准备的背景。在2001年的危机后,受损最严重的美国市场,有四家大型航空公司纷纷走上了按照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重组之路。“这还是在银行体系仍然正常运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今,银行体系已经瘫痪,航空公司的重组,将无法获得所需的基金,形势更为严峻。”Bisignani说。

   他进一步表示,航空公司目前应该启动“求生模式”,即保存现金,以及下调运力。就后一方面而言,国际航协预计北美、欧洲以及亚太区今年的运力将分别下降7.5%、5.3%与4%。

   国际航协称,运力的下调仍赶不上需求下跌的速度。以亚太区为例,国际航协预期该区域的需求今年将下降6.8%,高于4%的运力下调。同时,国际航协也对新客机的交付持悲观态度。“我们预期从2009年至2011年,仅有700架新客机交付,较波音和空客的预测要低约30%。”Pearce说。

   但保存或者获得现金对航空公司而言将更为困难。“这个行业现在背负了高达1700亿美元的债务,但航空公司已基本无法从银行体系获得信贷支持了。”Bisignani还认为,2010年后的新飞机订单,亦将面对困难重重的融资过程。“现在不应该问我们对此还有什么可做的,而应该问银行,他们还能做什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